对公园进行游客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翠湖公园旅游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还不全面,此次研究不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整体学术研究有补充意义,对翠湖
对公园进行游客满意度的调查和研究,尤其是翠湖公园旅游满意度的相关研究还不全面,此次研究不仅对于游客满意度的整体学术研究有补充意义,对翠湖公园游客满意度的提升和整体发展也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调查分析了翠湖公园的游客满意度之后,从游客的基本情况、实际满意度等方面,总结概括出翠湖公园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促进翠湖公园未来的良好发展,提高公园的服务质量与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一)满意度概念
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对于游客满意度做出了研究,关于游客满意度的内涵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做出了不同的解释。在靳书芳和王淑华学者的相关研究中提到,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相关研究,到90年代中后期我国旅游学者才将游客满意度应用到旅游业中,而在此之前的研究非常少,直到国家旅游局2003年在修订的国家标准 《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 (GB 17775—2003)》中明确将游客抽样调查满意率高低作为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的重要参考依据,我国景区管理者才逐渐意识到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性。 俞万源等学者对游客满意度含义做出了总结:“游客满意度是指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期望与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游览后的体验结果进行比较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游客的心理比较过程及结果。” 靳书芳和王淑华学者认为游客满意是从认知和情感方面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产生的感情,以及对产品和服务组成部分和功能的累积评价,当到达或超过期望时就产生了满意。 笔者认为游客满意度就是游客的一种心理结果,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对于该处景区的某些要素,例如景区内的自然景观,或者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等,对这些方面的体验或感觉是否觉得满意,与到景区前的心里预期结果相比是否有出入。游客的满意度高低与否,对于一个地区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景点开发,旅游目的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二)满意度分析方法
目前,国内外游客满意度研究的主流理论方法是结构方程模型,绝大多数实证分析都是基于地区性的、小样本专题调研。 而国外学者对于游客满意度形成机理研究则主要是从游客期望、期望差异、感知质量、感知价值等方面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来进行研究。国外学者总结出的满意度分析模型有例如美国的顾客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欧洲顾客满意指数(ECSI)模型等。很多学者还从游客忠诚度、游客抱怨和投诉等方面对游客消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大量文献研究表明,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抱怨或投诉具有负相关关系。 既顾客满意度越高,忠诚度越高,反之亦然;而顾客不满意度越高,顾客越容易进行投诉和抱怨。此外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方法还有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重要程度分析法、统计分析法、CF 滤波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等游客满意度测评方法。通常一个研究项目结合多种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例如李晶博、钟永德、王怀採学者结合重要程度分析法与 SWOT构建了游客期望与满意度矩阵表进行研究。
而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是统计分析法,结合李克特五级量表来对翠湖公园游客满意度进行数据的归纳整理,从数据中提炼出所需要的关键信息。统计分析法是利用统计软件SPSS来对回收的问卷进行频数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等。在多数研究者的文章中因子分析法是常见的研究方法,指的是把众多的影响指标按照一定的标准归类于几个少数的变量,这个变量就称之为因子,用少数的因子去描述原始资料大部分内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