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3《扇形统计图》例16 图3-4鸡兔同笼7 图3-5多边形内角和8 图3-6因积关系9 图3-7《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11 图3-8《扇形图》例212 表清单 表序号表名称页码
图3-3 《扇形统计图》例1 6
图3-4 鸡兔同笼 7
图3-5 多边形内角和 8
图3-6 因积关系 9
图3-7 《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 11
图3-8 《扇形图》例2 12
表清单
表序号 表名称 页码
表3-1 苏教、人教版《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内容对比 4
表3-2 操作次数和种类统计 10
表4-1 两版教科书中数学核心素养呈现情况的归纳 12
1 绪论
1.1选题缘由
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1],并且强调要从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做起,进一步完善课标教材。因此,教科书作为教学的主要媒体,渗透着学科要求和教学目的,是研究现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向与途径的重要依据。
核心素养需借助学科教学才能落实,数学是其重要方面。一直以来,小学阶段的数学致力于发展人的理性思维,培养人的基本能力,是促进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刻,但经过实践证明发现,新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轻能力,重知识”,一味地灌输知识不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新手教师对教科书中核心素养的出现不敏感,不能有效把握内容呈现的形式及意图。因此,可以通过对教科书的对比,突出不同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呈现形式和特点,帮助教师把握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向及途径。
1.2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国内有关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在本世纪初,我国多个教学大纲对“数学素养”都给出了相关的解释。2000年,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提出了“数学素养”概念,并将“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确定为数学素养的主体[2];在此基础上,02年的大纲新加入了“演绎证明、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等思维能力素养;03年版的高中数学课标指出,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基础之上,使学生获得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包括提高“抽象概括、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课标(2011年版)》中提到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想象、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模型思想”这几个核心词[3]。对此,黄翔教授指出这几个词是“可以通过培养来发展的数学素养的核心要素”[4],马云鹏教授认为这些词就可以称为数学核心素养,但是曹培英老师认为,将“核心词”认定为“核心素养”依旧太过简单,不能体现数学的一般特性。
因此,基于以上的10个核心词,曹培英老师将数学核心素养分成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内容领域两个层面,以及“抽象、推理、模型、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六项内容[5]。在第五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论坛上,刘月霞老师将数学核心素养描述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这两种表述都反映了数学基本思想和数学基本能力,本研究便以后一种概念界定为准。
1.2.2.国内有关教科书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
杨雅欣在其硕士论文中,对内地和台湾的高中教材函数部分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教材中六项核心素养的比重,讨论了每版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及侧重点,最后提出了对教材编排的一些建议[6]。但是,她的研究主要阐明了教科书中核心素养的均衡程度,并未涉及核心素养的呈现形式。
在范连众、孔凡哲发表的期刊文献中,他们对九个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进行了研究,具体讨论了“有理数及其运算”部分习题的设计,提出习题设计正从注重知识为主转向注重素养为主[7],并指出了现状的不足及改进方向。但这项研究以习题为对象,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