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步根据幼儿的回答,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上述分类划分为四种水平: 水平一:幼儿对问题基本没有认识或没有正确认识(如“道歉概念”问题中
第五步根据幼儿的回答,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将上述分类划分为四种水平:
水平一:幼儿对问题基本没有认识或没有正确认识(如“道歉概念”问题中的“认知不准确”;“道歉方式”中的“不知道”;“道歉动机”问题中的“不知道”;“道歉功能”问题中的“不知道”)。
水平二:幼儿对问题认识存在不足(如“道歉概念”问题中的“简单定义”;“道歉方式”中的“单纯言语型道歉”;“道歉动机”问题中的“逃避惩罚型”;“道歉功能”问题中的“有所了解”)
水平三:幼儿对问题有初步的认识(如“道歉概念”问题中的“条件定义”;“道歉方式”中的“无明确言语型道歉”;“道歉动机”问题中的“被迫承担型”;“道歉功能”问题中的“基本知道”)。
水平四:幼儿对问题拥有比较正确的认识(如“道歉概念”问题中的“基本定义”;“道歉方式”中的“伴随补救措施型道歉”;“道歉动机”问题中的“自我承担型”;“道歉功能”问题中的“正确认识”)。
第六步,进行评分者信度检验。在90名幼儿中随机抽取小班、中班、大班各6人,对18名幼儿的回答进行独立的数据赋值,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极其显著(P<0.01),说明本次研究的数据处理拥有较高的信度。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对道歉行为认知的质化分析
1.幼儿对道歉概念的认知情况
在要求幼儿说出一件有关自己道歉或者别人想自己道歉的事情,幼儿能够完整的说出这一事件发生的地点、对象及行为,有些幼儿甚至能够描述当时完整的事件经过。这说明道歉行为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大部分幼儿理解其含义,能够进行简单的定义。90名幼儿当中,在访谈过程中,有幼儿表示自己从来没有道过歉,当研究者进一步询问是否有过对其他人说过“对不起”时,有一名幼儿回答没有发生过。显然有部分幼儿存在对道歉行为认知不足的情况。
在90名幼儿中,对道歉概念的认知不准确的幼儿共3名(其中小班1男1女对问题表示回答不出,大班1男将道歉解释为“玩娃娃家不打小朋友”),占总被试人数的3.33%;对道歉概念进行简单定义的幼儿有48名(将道歉解释为“对不起”“不好意思”“我错了”之类的基本道歉语,其中小班8男8女、中班8男10女、大班8男6女),占总被试人数的42.22%;对道歉概念进行条件定义的幼儿有38名(如回答“做错事就要道歉”“不乖要道歉”“不小心打到别的小朋友要道歉”,其中小班6男6女、中班7男5女、大班6男8女),占总被试人数的53.33%;对道歉概念进行基本定义的幼儿仅有1名,为大班一名女孩(将道歉定义为对自己的错误行为道歉,表达歉意),占总被试人数的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