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笔下女性形象及其意义(2)

尽管,在女性主义研究这一块领域研究成果颇多,但针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透露出的女 性意识带来的现代化意义,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补充。萧红所塑造


尽管,在女性主义研究这一块领域研究成果颇多,但针对萧红笔下女性形象透露出的女 性意识带来的现代化意义,仍值得我们去探索去补充。萧红所塑造的形象不仅仅是对那个年 代具有意义,对当代同样有启发意义。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解读文本。通过阅读萧红所著全部小说,对其作品中人物形 象特别是女性人物分类,按照命运、性格等特征进行归纳,探索这些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以及作者想传达的思想感情。其次是详细知晓萧红的生平经历,阅读相关传记。以作者的生 身经历为背景,把作品放入解读,将进一步探寻作者的创作源流,更好地感受其想表达的思 想感情。再加上研究参考文献,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中获得相关理论支持,丰富自身看待 作品的视角,更专业地研究作品。

本论文在立足于文本的基础上,加以萧红身世经历为参照背景,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 运用先摆现象后探寻原因的逻辑思路,试图从整体上对其小说进行把握,从女性形象作为切 入点,从而揭示其小说的独特魅力。

一、萧红小说中的三类女性形象

萧红作品中当以小说创作成就最大,最有研究价值。萧红代表小说《生死场》、《呼 兰河传》及其短篇小说中塑造了极多女性形象,她们都处在水深火热当中,过着悲惨的生活。 根据这些女性的性格、所遭受的苦难及最后的结局这些因素找到共处,从而归纳分类。

(一)恪守妇道的传统女性

男女两性关系在人类诞生最初始,是平等的,两性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结合的纯朴关 系,让人类生命延续下来。然而随着社会的组成和发展,从封建社会开始“男尊女卑”的思 想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男性天生就是高贵的、不可违抗的,女性就是应该被压迫的、默默无 闻的。“三从四德”要求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无论在生命的哪个阶段,女 子都只能以男性为中心,做男性的依附品;妇德妇言妇容妇工驯化着女子们必须要坚忍善良、 言辞谨慎、承担生育及教育孩子的责任。女子们顺从地把“男尊女卑”作为生命长河中的信 念,把“三从四德”作为天经地义的规矩准则,甘之如饴地把自己放在社会的最底层。女性 千方百计扮演好这种家庭及社会角色,望以此来获取生存,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生死场》中,打鱼村最美丽的女人 —月英,“生就的一对多情的眼睛,每个人接触 她的目光,就好比落到棉绒中那样愉快和温暖”①,多么温柔的目光,月英最让村人觉得美

的地方并不是眼睛,“她是如此顺从、如此温和,从来都没有听到股高声笑过或者,或是进行 高声的吵吵嚷嚷”②,最美的是,她在社会生存法则之下的表现。尽管月英再符合男性对女 性的审美准则,难逃凄惨的下场。婚后的月英患了瘫病。起初丈夫为她烧香请神求药,在丈

夫觉得自己责任已全全尽到之后,月英的病情没有好转并且在加重恶化。这时的男人对她毫 无怜爱之情,开始拳脚相加,最后与女人划清了界限,好似人鬼不相关联。男人烧饭自己吃, 对月英为渴求一碗水发出哀楚欲断的呻吟置若罔闻,见月英时日不多了,为节约资源拿去了 她身上的被子,用砖头围住她。坐在炕中心受尽虐待瘫了一年多的月英最后“白眼珠完全变

绿,整齐的一排前齿也完全变绿,她的头发烧焦了似的, 紧贴住头皮。她像一只患病的猫儿,孤独而无望”③,照了镜子的她三天后便悲惨离世。

① 萧红.呼兰河传[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p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