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暗示和自我效能感文献综述

自我效能感并不是外界对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评价,而是自身对自己能否完成目标的一种评定。自我暗示是个体为寻求行为上的改变而对自身的一种刺激


自我暗示的研究现状

1、国外自我暗示的研究现状

关于自我暗示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即一个人在任何情境下都应该深刻解剖内心,对自身的行为作出评价。

1892年,德国学者施密根出版了《暗示心理学》一书,揭示了暗示对人心理的影响;1903年,俄国心理学家别赫捷列夫发表的《暗示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首先提出“社会暗示”一词,很好地将自我暗示与社会活动结合在一起。此外,弗洛伊德在其精神理论分析中认为任何无意的话语中必然有其深层的含义,这代表着显著的行为表征理对个体暗示的结果。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可知,暗示是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活动,一旦被激发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这种能力不容小觑。

有关自我暗示的理论研究有许多。其对人有利也有弊,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够提升人的自我效能感;而消极的自我暗示对人则有负面作用。除此之外,暗示对不同的人群也有着不同的作用。女孩比男孩更容易受到暗示,我们更容易从女性身上获得暗示所带来的效果体现(McFarlane,Powell & Dudgeon, 2002)[[[]McFarlane,Powell,&Dudgeon,An examination of the degree to which IQ,memory performance,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gender predict young children’s suggestibility.Legal and Criminological Psychology,(2002)7,227-239]]。不仅如此,暗示与年龄也有着一定的联系(K. Alison Clarke-Stewart;Lindsay C. Malloy; Virginia D. Allhusen.Verbal ability,2004)[[[2]K. Alison Clarke-Stewart;Lindsay C. Malloy; Virginia D. Allhusen.Verbal ability, self‐control, and close relationships with parents protect children against misleading suggestions[J/OL].Wiley,2004:1037–1058

[3] 王绍清.谈“自我暗示在耐久力跑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12):125-127]]。年龄越小,暗示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反之,年龄越大,则不容易受到暗示的影响;年龄与暗示呈显著的正相关性。总而言之,暗示只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环境,以达到心身平衡。个人可以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去探询内心深处的感受进而对自身的机能、行为产生影响。

2、国内自我暗示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于自我暗示的起源,从中国知网上的搜索来看,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阎德润对于暗示的研究——他以巴甫洛夫对暗示与自我暗示为例,概括了暗示的概念以及作用,指出了暗示是大脑对言语刺激的一种反射。此后,国内关于自我暗示的研究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的。一是对积极暗示的研究,另一是对消极暗示的研究。

根据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我们可以将积极的暗示总结为三点:第一,积极的暗示能够提高人的成就动机,更好地提升个人的自我效能感。在王绍清(2005)的理论中,他主张将耐久力跑与自我暗示相结合,肯定了自我暗示在个体效能感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比赛前积极的自我暗示将会更容易帮助运动员在耐久力跑中获得成功[[]]。明文、张振新(2011)则研究了积极暗示对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自己有积极语言暗示的学生学习成绩得分明显高于未对自己进行积极语言暗示或只对自己进行消极暗示的学生,这说明积极的暗示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业成绩[[[] 明文、张振新.积极自我暗示对高三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2):241-247]]。第二,暗示在对自我效能感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对人的情绪、情感也有极大地影响。情绪是有机体反映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态度体验,自我暗示能够调节人的情绪,情绪与自我暗示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不同场景的刺激下会有不同的呈现(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2003)[[[]  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687]]。积极的暗示能够有效缓解焦虑状态并提升自信心(王文增,魏忠凤,2015)[[[] 王文增、魏忠凤.积极自我暗示对网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J].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三),2015:3883-3885]]。第三,积极的暗示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尽管自我暗示对人的作用是隐性的,属于人潜意识的活动,是不易被外人所轻易察觉的活动,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被人们所运用(未小琴,2009)[[[] 未小琴.暗示的心理学基础及其教育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3):148-149]]。比如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总是能够通过暗示改变自身行为,如语言、表情、行动等以促进彼此交流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暗示,改变对他人的看法。恰当的自我暗示往往会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并引导思维方向的正确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