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及建议(4)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 通过课堂观察法,教师访谈,分析和把握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目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

通过课堂观察法,教师访谈,分析和把握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缺失表现,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目标中缺少情感教学目标的预设

情感教学的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知识。最终塑造学生自身健全、独立、个性的人格特征。在童话教学中设计准确有效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基础。信息技术普及,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大多数学校的主流,网络技术的发达使得教学资源能够在网上共享。许多老师对此深表喜爱,网络充斥着各种学科各种章节的优秀教案,老师们对此往往会产生依赖性,不愿意再自己动脑筋。作为教师,要全面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课时目标,才能保证课堂教学不偏离方向。

一位老师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4.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这位教师的教学设计,有认知目标,有能力目标,但是在情感目标上,只设定了“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这显然是不完善的。再看一下另一位教师在同一篇文章的教学设计

某教师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摇篮、围裙、蜷腿、裂缝、填满、橱窗等词语。

2.能够通过理解重点句体会小女孩的不幸。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理解词句能力。

2.指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理解小女孩的悲剧命运,她关注了文中人物的命运,并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这位教师在情感目标的设计上更透彻,希望学生们可以通过小女孩悲惨的命运,体会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网络另一头的教师备课的时候融汇的是自己真实的情感体会,而且是针对自己班学情来编写的教案,所以,不能一味采用他人的教学设计,这样只会导致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缺少教师真实的情感体验,也很难在课堂教学中把童话中主人公的情感充分地融入到孩子们的情感中,导致情感教育的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