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石榴石结构固体电解质 石榴石结构的固体电解质,是当今的新型固体电解质,它与金属锂具有出色的兼容性,且分解电压较高,所以石榴石结构固体电
1.2.6 石榴石结构固体电解质
石榴石结构的固体电解质,是当今的新型固体电解质,它与金属锂具有出色的兼容性,且分解电压较高,所以石榴石结构固体电解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研究热点。
Kasper在很早的20世纪中期就发现了含 Li的石榴石材料[20]。他把Li3Ln3M2O12作为分析对象,其中M= W,Te。之后,Mazza [21]与Hayashi等[22]对石榴石Li2La2M2O9的立方相相图进行了细致分析,还利用X射线衍射和EIS对此石榴石电解质的构造进行了表征和研究,其中M=Ta,Nb。Mazza经研究发现Ia-3d是Li5La3M2O12的对称要素,经过测试,其晶胞的数值a=12.8 Å(1Å=0.1Nm),其结构与石榴石结构联系十分精密,电解质的某单胞粒子图由图1.6所示,La占据X 位置(1/8,0,1/4),Nb或Ta占据Y 位置(0,0,0),3 个Li占据Si的四配位位置(3/8,0,1/4),剩下2个Li占据八配位位置(1/8,1/8,1/8),而这个八配位位置在理想石榴石结构中是不被占据的。Hayashi等研究发现I213为Li5La3M2O12石榴石对称要素结构,是非中心对称,其对称性不高,两个不同的八面体位置由Li占据,而金属阳离子占据两个单独的晶体学方位。Cussen[23]也对石榴石的结构进行了探索求知,他利用中子粉末衍射确定了电解质Li5La3Ta2O12的对称要素是Ia-3d,Li占有结构中那些对称的位置,供锂离子迁移的通道就是由这些位置衔接而成。Li5La3Nb2O12在室温下Li离子占位的特点,和Li5La3Ta2O12在高温时十分类似。
图1.4 Li5La3Me2O12(Me=Nb,Ta)的结构示意图
石榴石固体电解质可以通过掺杂来改变石榴石晶胞结构,使锂离子的迁移通道改变,锂离子可更快的通过,以提高其电导率。Li7La3Zr2O12具有比其他石榴石电解质更优异的导电率,经测试离子电导率的数值有4×10-4S·cm-1,Li7La3Zr2O12有两个类型晶体构型,分别以立方和四方两种形态呈现,锂离子于后种形态时更能轻松迁移[14][24]。研究发现,进行Al3+的掺杂,可以很好地提高离子导电性。所以引入金属离子后,会引起离子导电性能变化,例如Li6BaLa2Ta2O12经测试后导电性能的确比原来好,它的电导率有4×10-5S·cm-1[25],把它放到坩埚炉中经过近1000°的烧制后,电导和晶界电导的大小改变十分的小,所以这类材料具有结构稳定的优势。Michael等[26]为研究Li5La3Nb2O12晶界中锂离子的迁移,运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中的激回波光谱测量以及自旋晶格松弛测量,发现晶体内与晶界间的迁移运动是十分繁复的。经过研究发现,用化合价比较小的金属离子实现取代掺杂,将石榴石Li5La3Nb2O12晶体结构中的一部分La取代,如钡离子,钾离子会有效提高室温锂离子电导活性,其数值可以有5×10-5S·cm-1。
杨甜甜等[27]用金属离子锰掺杂石榴石型锂固体电解质,探究其导电活性,实验采用的原料为分析纯的Li2CO3,La2O3,Mn(NO3)2,ZrO(NO3)2,将一定量的原料放到硝酸溶液中溶解,之后再用柠檬酸与乙二醇作为络合剂在恒温的浴锅中反应10h,温度设定在50℃,得到澄清溶胶。将经过脱水处理后的溶胶放到马弗炉中,温度保持在900℃,并烧制6h得到原料粉体,然后将得到粉体用黏剂进行压片排胶,再在坩埚炉中控温1150℃烧结1.5h,得到所要样品。实验证明了在石榴石电解质中引入适量Mn可以提高电导率。
Travis Thompson等[28]用Li2CO3,La(OH)3,Al2O3和ZrO2为合成电解质的原料,研究热压温度是否会对电解质电导率有所影响,用Al掺杂锆酸镧锂固体电解质作为研究对象。由于Li元素高温会挥发的缘故, Li2CO3的质量需要过量10%。实验步骤为:按化学计量式称取原料后,放到研磨机中研磨5h,速度调整至5r/s,待研磨结束后,称取一定量粉末放到压片机压成片,其直径为2.54cm,将样片放于马弗炉中,在1000℃的环境条件下烧制240min,然后再将预烧后得到的样片研磨成细腻粉末后,放于氩气手套箱中,把保温温度分别设定在900℃、1000℃、1100℃,压力统一为62mPa,对粉末进行感应热压,热压温度以较快速度温定上升,在5min后达到所要温度,之后再将温度以5℃/min的速度冷却下来,最后将热压好的粉末用压片机压成直径为1.27cm,厚度为1cm的圆片。将抛光好的样品用交流阻抗谱法、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研究其电导率和微观结构。经研究得到结论:前两组热压下制成的样品,其相对致密度≥97%,一般来说,使用常规方法制作电解质样片,致密度一般小于95%,而在1100℃热压条件下制成的样品,经测试它的相对致密度更是高达99%,通过观察SEM它的图像,发现晶粒间的空隙十分小,所以高温热压使电解质的空隙数目减少,且随温度变高,空隙数目变少,1100℃热压下制备的电解质样片电导率为3.7×10-4S·cm-1,由测得的交流阻抗谱可知,热压温度越高,晶界阻力越小,电导率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