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试想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脑梗塞患的者治疗。繁重的医学任务让医护人员无暇分担精力去关注患者疾病之外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笔者试想探讨如何有效运用医务社会工作介入脑梗塞患的者治疗。繁重的医学任务让医护人员无暇分担精力去关注患者疾病之外的因素。医务社工在医院中传递幸福,在医疗服务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辅助作用。解决患者因疾病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是医务社工的首要任务,关注重点是在医院里开展对病人个体的服务。除此之外,医务社工在处理医患关系、缓解患者及家属情绪、整合社会资源、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恢复或改善病人的生理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王献蜜 胡艳红. 医务社会工作者在医院中的功能,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1 年 10 月,第 5 期]。
(二) 文献回顾
根据目前已查阅到的资料和书籍,目前对医务社工介入脑梗塞治疗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文章《脑梗塞后抑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探讨》一文,可以了解抑郁是脑梗塞后常见的一种症状,心理上的抑郁可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是预后不良的一个预测因子。 因此,脑梗塞后抑郁问题逐渐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影响脑梗塞后抑郁的因素很多,通过阅读文献查知,多数文献对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不多,心理上的问题若能及时解决可大幅度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试图对此进行探讨。
从《老年脑梗塞患者的健康教育》一文来看,脑梗塞患者中老年人占据多数,而老年人又是弱者群体,他们中很多人是因为缺乏对自我健康的只是以及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发病,所以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育方式可以分单人教育和集体教育;教育内容分为,基础知识教育、饮食知识教育、心理知识教育、康复治疗教育和药物治疗教育。文中还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尊重老年人,从老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意在提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身健康状况的了解。
根据《医务社工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作用》一文中,了解到医务社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医务社工通过倾听、鼓励、同理心、动机访谈等面谈技术,以更好的心态面对住院期间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理状况,缓解住院期间的不良情绪,满足了患者倾诉需求;医务社工借助友好的肢体语言进行耐心的心理安慰,可以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三)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此选题确立的研究,探讨研究制定适合患者本身的治疗方案。通过小组活动和个案服务的介入,社会工作者运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积极开展医院社会工作。医务社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学常识,将医务社工介入脑梗塞患者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效合理的进行结合,使患者的治疗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常,将西方现代文化中所推崇的个人主义和体现自我意识的哲学理念视作为小组工作的价值,当本土工作者将这些西方价值观和小组工作方法一起引入中国时,就会考虑适应本土国情的问题。[芮洋,小组工作在中国的实用性及限制,载《科技资讯》,2010年第35期,第204-206页。]社会工作者应当结合本土国情,观察研究服务对象的总体情况,制订贴近实情的活动计划。
从小组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来说,首先需要一位医学知识方面的专家。专家的参与使得小组活动更具有权威性,他可以在活动中及时解决患者的提问,弥补医务社工在医疗知识上的不足;其次,需要有一个专业的社工团队,社工在活动中准确应用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以理论知识为主,结合实践制定合理的小组活动计划;此外,合适的小组成员也是必要因素,太多的人数参与会难以把握活动场面,太少的组员则会使得活动缺乏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