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管专业就业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2)

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仍然被大学生们所喜爱,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其中的小地方进行就业和工作,并且根据数显示来看,人


民企、中小微企业、地级市等城市发展相对缓慢的地方仍然被大学生们所喜爱,大多数大学生选择其中的小地方进行就业和工作,并且根据数显示来看,人数在逐年上涨。

如图1.1所示,我国大学生毕业后参与工作就业的场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公司的性质变化。2012届到2016届的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中外合资、外资、独资企业就业的比例不断下降,由原来的12%跌至8%,在国有企业就业由25%下降到19%,但是中国的民营企业相比之下受到欢迎,比例从53%上升为60%。

从用人单位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在四届大学毕业就职情况来看,大型用人单位的在招生的时候,用人情况和就业情况明显下降,而小型的用人单位在招生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却比较乐观。可以看出,大学生在选择就业的地方时地市级的城市比较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大学生在就业满意度方面存在较高的满意程度,并且不同的人满意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有关数据显示,大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他们的就业满意程度都在随着政策和相关情况的好转,他们的就业满意程度也在逐渐的提高。

看着这样的一份报告,可以发现的是,在整体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其实已经不再如2010年之前般严峻,然而一些冷门的专业仍然在就业时存在就业困难、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在薪水和工作的满意程度方面都有心理落差,亦或者说是就业满意度较低。而这类专业在近几年蓝皮书中调查的本科与高职学历专业中,信管专业赫然在目!

当今世界的快速发展,信息在不断地更新和变换,所以为了招揽信息方面的技术型人才,需要公司和毕业生之间多进行交流,尤其是信息技术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人才,这也促进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推动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这种形势下信管专业的就业现状仍旧是不容乐观的,这便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是什么使得信管专业陷入社会需求大却就业形势困难的怪圈呢?

信息管理专业的职业定位从建立至今始终处于探索状态,虽然国内外学者一直在研究探索信息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职业定位,但是大多没有系统化地从信息管理专业社会职业定位的角度来反思学生的知识构成与专业技能,使得教学体系的改革始终与学生就业脱离,没有从根本上实现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培养与将来就业的直接接轨。  

  从理念上说,信息管理专业是一个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交叉的专业,所学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相关课程、计算机相关课程和信息管理相关课程等。学生的就业方向可以是管理、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侧重在信息管理。  

  但从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岗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管理技能不如管理专业的学生,计算机技能学生不如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市场上提供的信息管理岗位需求比较少,且多数是要求从事电子化办公秘书工作,没有多少专业技能可言,这样的岗位各专业的本科生都可以胜任。由此反映出现行的信息管理专业在职场上没有体现其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自身职业素质和技能,这是影响信息管理专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从企业出发,对于信管专业人员的招聘往往是主观化的,薪资分配以及员工能力没有紧密链接,造成了招聘过程的混乱,就业者满意度低的现状。

(二)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信管专业就业现状以及研究对策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多的。然而作这方面研究的方式往往偏向于通过对于社会需求的研究与分析来对于信管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提出改进与建议,其给出的分析与建议往往是片面而有大量的主管臆断在其中,对于实际操作与应用方面大多只能起到风向标似的指向性作用,这些研究大多对就业现状有以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