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茶马古道》画面) 三、《古韵佛堂》的设计风格分析 (一)《古韵佛堂》的创作思路 《古韵佛堂》是个人独创的文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它的
(图2《茶马古道》画面)
三、《古韵佛堂》的设计风格分析
(一)《古韵佛堂》的创作思路
《古韵佛堂》是个人独创的文化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它的文化意义正是吸引我的地方。《古韵佛堂》是对一个真实场景的纪录,纪录只是一种方式,目的是为了使整个作品看起来更真实,从而让观众触及我想表达的情感。
纪录片《古韵佛堂》采用不同以往的纪录片表达方式,以义乌江上的浮桥为切入点,通过一个个真实发生在古镇的镜头,深入义乌江畔古镇文明的内部,在佛堂镇的美食、文化与古迹上着重,呈现一个古老的文化古镇,发掘佛堂古镇独特的自然禀赋和独特的文化经验。影片通过丰富多彩的镜头发现古镇的运河商都、文化传承、精致小食及古老韵味,展现古代文明的精彩历史。《古韵佛堂》在构思上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体现了《文》,第二层展示了《味》,第三层分享了《曲》,第四层表达了《韵》。整部系列片通过对佛堂内部文化的挖掘,把古镇的魅力进行碎片化拼贴,呈现古镇别具一格的历史印迹,并希望古镇得以被宣传、传承和保护,让人们能够在沉思中领悟,为古老文明的传承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把这些文明传给后人。
(图3《古韵佛堂》画面)
(二)《古韵佛堂》的风格分析
1、剪辑风格
(图4《古韵佛堂》画面)
在制作《古韵佛堂》的镜头剪辑时,通过慢速的镜头和偏冷的色调,抽象的表现出古韵浓郁的小镇的基本面貌。我十分重视镜头切换的速度,在不丧失画面形象的逻辑性的同时,使时空和镜头衔接更为流畅自然,因为这会将直接影响到《古韵佛堂》的节奏。据了解,观众的兴奋点会随着作品节奏的变化而变化,有节奏感的镜头搭配可以有效缓解视觉疲劳。因为观众的情绪在变化时会产生新鲜感,当观众一直保持在一种节奏下时就会逐渐丧失新鲜感。这种情况就需要用节奏做调和剂,用它不断打破观众固有的心理来持续制造的新鲜感。另外就是对细节部分的剪辑,在《古韵佛堂》中镜头运动剪辑的节奏,与每个段落的节奏对应,使整个作品更具感染力。因此,我会根据画面改变镜头剪辑的速度与形式,这样就会形成节奏感,从而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
2、音乐风格
《古韵佛堂》在声音方面也有很大的特点。首先它的片头曲舒缓中带着活泼,给人以轻松自如的愉悦,体现了佛堂人民在整一个古色古香的环境中,那种自得其乐,与世无争的浪漫生活。从而使《古韵佛堂》更能传达身边的各种自然现象和民生需求,并增加了《古韵佛堂》的可观赏性。且活泼的音乐也体现了人们在制作美食时对食材本身的一种细腻与尊重。
片中曲以戏曲的唱腔开头,将观众的兴致从美食转向戏曲,并随着悠扬的曲调带着观众游走在古街与戏曲之间,别有一番滋味。片尾曲为二胡曲,与作品片尾的矍铄的老人拉的二胡相呼应,使得整个古镇的氛围得以升华。在《古韵佛堂》中使用的背景音乐,对表现整个纪录片的主题有着十分重要的感染力和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