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文明礼貌不再只是一个口号问题,也不再只是领导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文明礼貌不再只是一个口号问题,也不再只是领导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民性的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国旅游、休闲娱乐成了大多数人的追求,但是由于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的不同,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摩擦不断,在今天,这种新闻屡见不鲜。了解各国不同的交际礼貌用语、禁忌语,是减少摩擦和冲突等矛盾的重要途径。
在汉语中,每个字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甚至是同样的两个字由于位置的不同,说话语气的不同,它所表达的意思也不同。而英语的构词远比汉语简单得多,它的很多单词,在不同的场合说出来也有不同的意思,因为习俗、地域的不同,禁忌不同,习惯也不一样。例如汉语中的“请”,在今天,随处可见这样的标语“请说普通话、请勿吸烟、请往这边走、请跟我来”等等,在汉语中,“请”是交往、交流中一个礼貌的标志。但是在英语中“please”在不同场合却表达不同的含义,除了表示“请”,还有“请求”、“拜托”等含义。在生活中,例如公交车上,在中国男士给女士、老人、孕妇等让座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但是在西方国家,就有可能会造成误会,西方女性会觉得这是对她的一种侮辱,因为在她们的观念里男女是平等的,女性已经解放,与男性的地位是平等的,男士没有为女性让座的义务。在中国,家族观念非常强,这点在称呼语上表现得很明显,但是西方的称呼却很模糊,例如汉语中的“姨、姑姑,阿姨,伯母、舅妈”在英语中就一个词“aunt”。
(二)研究现状
1.期刊方面
关于中西礼貌用语的研究截至2016年3月11号,在百度的搜索量是29500条,其中一条是2012年5月12号上传的郭靖的“中西礼貌用语的差异与文化影响”。[1]在百度关于中西礼貌用语研究期刊搜索到5291条,在这些有关的研究中,又各有侧重,其中关于中英礼貌研究的搜索量是20500。中西礼貌用语差异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国内各大高校也逐渐将有关方面的知识引入课堂,现代汉语中,2007版的现代汉语在语言研究这节对礼使用礼貌用语会带来哪些积极情绪进行了阐述,并对委婉语进行了语用分析;国内主要期刊杂志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报道,《大观周刊》在2012年第31期中文化差异方面对汉英礼貌用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2.著作方面
在著作方面现在的成绩也是可观的。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董保军的《中外礼仪大全》;200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有朱燕编著的《现代礼仪学概论》;2006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了由李敏、刘晓丽编著地《国外的礼仪与禁忌》;2007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中碧的《礼仪与文化》;2010年时事出版社出版的由刘青邓代玉编著的《世界礼仪文化》;2011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江德华主编的《中国与英美国家习俗文化比较》;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赵春珍编著的《中外礼仪故事与案例分析》;2011年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徐尚扬先生的《中西文化话语比较》;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周国宝、王焕、张慎霞等编著的《现代国际礼仪.第二版》;2013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周丽霞编著的《现代人礼仪全书》,她在书中对现代地各种礼仪进行了阐述。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英美等国的交往不断全面,学者们对英美等国的礼仪文化的探讨研究也不断的深入、全面,对中国与其礼貌文化的不同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而且礼仪课程也已经走进各大高校的课堂。
二、交际禁忌的运用
(一)禁忌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