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廷玉杂剧吝啬鬼形象分析以《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为例 (3)

二、吝啬鬼贾仁形象的塑造方法 要想使人物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加的扣人心弦,离不开形象的塑造方法。郑廷玉对贾仁吝啬鬼形象的塑造


二、吝啬鬼贾仁形象的塑造方法

要想使人物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生动形象,更加的扣人心弦,离不开形象的塑造方法。郑廷玉对贾仁吝啬鬼形象的塑造可谓是栩栩如生,深刻具体,恰到好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具体的分析。

(一)夸张手法

“《看钱奴》中,郑廷玉用夸张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守财奴贾仁吝啬刻薄的性格,生动深刻,入木三分,具有典型意义。”[3]第一折中,贾仁自己表述道,有人问他要钱就如同挑他身上的筋一样,很难受,反正借给别人钱是很难的。第二折中,用一个泥娃娃的钱买了周荣祖的儿子,及其夸张,让人意想不到。第三折中,像贾仁这样的大财主竟然舍不得买烤鸭,用手揩了一手油;贾仁因狗咂了第五根手指的油而大病不起,以至于命丧黄泉。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贾仁在自己弥留之际竟然还想着钱的事。为了省钱,让儿子用自家的马槽葬自己,又因自己身体太长马槽装不下,让儿子把自己剁成两段,为了避免弄坏自家的斧子,竟让儿子借邻居家的斧子用。通过这种离奇的夸张,突出了贾仁表面上一副君子的样子,骨子里却苛刻无比,极尽的讽刺了贾仁对人对己极其的吝啬,强化了贾仁吝啬,贪婪,爱财,刻薄的丑恶嘴脸,鞭挞了金钱所带来的理智和情感的缺失,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对比方式

“戏曲理论中论述表现人物的手法以衬托法讲得最多,刻画人物,正写比较笨拙,效果不如侧写,而侧写大都是用衬托法。”[4]郑廷玉在《看钱奴》中也运用了大量的衬托对比的手法,深刻的刻画了贾仁吝啬鬼的形象,使我们通过对比对贾仁形象有更加清晰的了解。第一折中,贾仁在神灵面前许诺,只要自己变得有钱,肯定会斋僧布施,多做一些善事,尊老爱幼,扶贫济弱。可当第二折贾仁变富裕时,竟自己半文钱也不舍得用,别人的东西都巴不得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要是被别人用了就感觉像被杀了一样难受。这种前后贫富的对照,把贾仁的吝啬、虚伪、自私、爱财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栩栩如生。并且在买子那场戏中也将贾仁的形象更加深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贾仁用下流卑劣的手段,用连泥娃娃都买不到的两贯钱来买周荣祖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儿子。而作为中间人的陈德甫则站在正义的立场看出贾仁的贪婪至极后,便雪中送炭拿出自己的钱给了周氏夫妇,这是多么鲜明的衬托啊,将贾仁吝啬鬼形象衬托的多么鲜明啊。通过这种正义和邪恶的对比,更突出贾仁的恶毒,无赖及其仗势欺人。

(三)细节描写

郑廷玉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细节描写,对贾仁吝啬的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为人物的刻画大添光彩。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剧中也是多有体现的。首先在第一折中,贾仁用花言巧语欺骗神灵,自己变得富有之后,把当初的承诺都抛之脑后,变得刻薄吝啬;其次在第二折时,贾仁为了买周荣祖的儿子,使用阴谋诡计,贾仁故意不说明自己所要支付的价钱,并在文书上注明若周荣祖反悔要付贾仁一千贯钞。等文书写好,周荣祖将儿子交给贾仁时,向他要钱时,贾仁却抵赖,狡辩称,我给你养孩子,在我家吃饭,我花的钱要多一点,我不问你要钱就算了,你还问我要钱,并且还很恶毒使用诡计,周荣祖反悔了按照文书要付自己一千贯钱才能瓦解,本身就身无分文的周荣祖面对这样的情景只能屈从。贾仁最终以两贯钱和陈德甫的两贯钱买得周荣祖的儿子。贾仁却说,一贯钱也是很多的了,不要小看这一贯钱,这一贯钱给了你就像抽我身上的筋,当然最典型的细节莫过于上文买儿子;最后在第三折中,贾仁生病的原因竟是狗砸了自己手上的油以及死前所说的遗言等这些细节将贾仁的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这些细节的描写是从生活的真实中提炼、升华出来的,能比较生动形象地描画出贾仁吝啬鬼的嘴脸。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能够突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也能使作品产生夺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