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仁假义,奸诈狡猾 贾仁,单看名字就蕴含着“假”的成分,作者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他假仁假义的特点。从戏剧的第一折,开始,贾仁还是一个筑墙和
(一)假仁假义,奸诈狡猾
贾仁,单看名字就蕴含着“假”的成分,作者从一开始就塑造了他假仁假义的特点。从戏剧的第一折,开始,贾仁还是一个筑墙和泥工时,就抱怨上天不公,对自己如此狠心,让自己过的生活如此穷困潦倒。贾仁发誓,只要自己脱离贫困生活,过上自己想要的富家生活,就一定会到处行善,帮困济贫,供奉神灵。于是神明显灵,借他二十年财富。得到财富之后呢?贾仁并没有向自己所许诺的那样做,而是对穷人尖酸刻薄,极力地压榨剥削下层人民,总干些无赖欺骗之事。自私自利,贪婪爱财,不义之徒。这种鲜明的前后对比,不仅戳穿他丑恶的心理,也揭露了他丑恶的嘴脸,有力的证明了他假仁假义,奸诈狡猾的真实面目,使他这种“假”的形象更加真实,更具说服力。
(二)吝啬成性,一文不拔
对于贾仁这种吝啬鬼形象,万贯家财,富贾一方,却如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情愿苦苦做守财奴。贾仁对自己也是极端的吝啬,如剧中的第二折中的描写,贾仁虽然现在已贵为财主,但还是吝啬成性,一文不使半文不用,有人向他借钱就像是拔了他的筋一样让他心疼。以及第三折中,贾仁临终前对自己后事也有所安排,不让儿子给自己买棺木,要用自家的马槽当自己的棺木,为了装下自己的身体,让儿子把自己剁成两半,并嘱咐剁的时候一定不要用自家的斧子,因为怕自己的骨头太硬,把斧子弄坏,借别人的斧子用。画喜神时,要求只画喜神的后背,因为画喜神的前边需要开光,会要光明钱的。死前还对豆腐主欠下的五文钱念念不忘,一再嘱咐儿子要把钱要回来等。作者在这场戏中把贾仁这一个吝啬成性的吝啬鬼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跃然纸上。从这一系列生动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贾仁吝啬到何种程度。
(三)视财如命,金钱至上
吝啬鬼贾仁对于金钱的追求远远高于生命。贾仁在自己穷困潦倒,饥困难熬的时候总是怨天尤人,对金钱极其渴望。当神灵答应借给他二十年富贵的时候,他却开始讨价还价,反正都是借,借二十年和三十年是一样的,祈求神灵借他三十年财富,这足以显示他爱财如命,贪婪不足。当他成为富人时,还不能满足他的心,恨不得把别人的财富都给他。而他最后也是因为金钱而断送生命的,自己因为想吃烤鸭,又不舍得花钱,就揩了一手油,回家吃一碗饭就咂一根手指,咂了四根手指,剩最后一根手指的油,结果因为自己瞌睡被狗给咂了,结果就气得大病,最后导致悲剧的产生。一病不起,因为金钱断送自己的生命。最可笑的是,临死之前还在想着自己的后事如何的不浪费钱,还惦记着卖豆腐欠自己的五文钱。这一系列的描写,让我们觉得贾仁是如此的可悲又可笑。
(四)凶狠刻薄,自私自利
拥有了视财如命、吝啬贪婪的丑恶品质,使得吝啬鬼们变得唯利是图、凶狠刻薄、自私自利。对金钱无止境的追求,吝啬鬼们会不择手段的用尽各种办法。而贾仁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假仁假义。而他凶狠刻薄的形象特征在戏剧的第二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极其寒冷大雪飘飘的冬天,周荣祖一家三口饥寒交迫,身无分文,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卖子。而对于腰缠万贯,富甲一方的贾仁来说,可以很大方的接济周家。然而贾仁为了买子传宗接代,还不想给钱,竟然使用阴谋诈骗周荣祖,要恩养钱,并说反悔要付一千贯。当孩子不从他姓时,贾仁竟当着孩子父母的面,给孩子嘴巴子,足足看出贾仁没有仁爱之心。最后以两贯钱以及陈先生的两贯钱夺得周荣祖之子。贾仁的这种做法足以看出其人性的扭曲极其凶狠刻薄,对贫苦人的践踏及其压迫,没有半点同情心。贾仁为了金钱已经失去自己的本真,已经变得麻木不仁,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