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能显志 《战国策》中记录了众多策士,他们都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和突出政治才能的有志之士。他们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
(一)以能显志
《战国策》中记录了众多策士,他们都是有着远大政治抱负和突出政治才能的有志之士。他们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展现自身才能,常常奔走于各国之间,游说君相。
苏秦曾多次奔走秦国,极力游说秦王无果,后又来到赵国,终以“合纵”之术说服了赵王;鲁仲连不畏强权,坚决抗秦救赵,成功后拒绝封赏,彰显“大义”;荆轲无畏生死,沉着冷静,刺杀秦王,虽败犹荣。还有许多像这样的策士,他们心怀理想和抱负,并努力投入到实际行动之中,即使遭遇到多次失败和挫折,他们并不屈服,而是愈挫愈勇,最后用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抱负。
个人的成功,可能需要恰逢时机或者巧遇伯乐,但最需要的,还是自身的努力。《战国策》中有的策士能取得成功,并都不是偶然,是他们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水平,和坚持不懈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结果。
(二)以言立功
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每一位策士必须具备的素质。《战国策》中许多策士就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巧言善辩,达到了预期的游说目的,立下了功劳,最后被统治者接纳和重用。
如《战国策》中张仪,虽说历史评价并不好,但是,他能横行战国,游说诸侯,成功瓦解“合纵”的六国,并建立连横联盟,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同时得到了秦王的重用,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的足智多谋和能言善辩。当然还有很多策士,如鲁仲连、魏加,触龙等,他们都知难而上,极力说服统治者,为国家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贡献。
《战国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复杂的,有的策士谏言是为了一己私利,有的是为了国家安定和强盛,有的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无论初心是否相同,他们都通过自己的言行努力谏言,并达到一定的效果,给我们现代秘书做好参谋辅助工作提供了借鉴。
二 以能显志,秘书应为谏言成功打实基础
正如俗语所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战国策》中策士能够纵横捭阖、左右逢源、雄辩韬略、驰骋乱世,与他们良好的自身素质分不开。所以,秘书人员也应为谏言成功打实基础。
(一)严谨的思维能力
正所谓“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具备严谨的思维能力是谏言成功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提高办事效率的关键。
《战国策》中许多策士,能够有效地辅助统治者,靠的不是华而不实,夸大炫耀的言语,而是他们严谨的思维分析能力和严密深刻的论证。在《战国策·楚策四》中庄辛能够成功说服楚襄王并让其重新振作,就得益于他缜密的逻辑以及循序渐进的分析论证。首先,借用“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的通俗道理来说明现在补救未为晚已。接着,运用史实“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将汤、武和桀、纣对比,来说明凭借楚国现在的实力,完全有希望振兴。然后,又借用自然界中的“蜻蜓”、“黄雀”、“黄鹄”的下场来象征人世间的纷争与险恶。最后,以真实案例“蔡圣候”作比,以其“不知夫穰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的结局,来警示楚襄王应该以国家为重,不能只贪图享乐。庄辛表达时条理清晰,运用正反论证,仅使用简短的十几句话,便说服了楚襄王,最后还帮其收复了淮北一带的失地。
对于现代秘书,严谨的思维能力也十分必要。冗长而不着边际,没有逻辑的话语,只会让领导失去耐心,更别提接受建议了。而且,面对工作中许多繁杂的小事,倘若没有缜密的安排和轻重主次之分,就会让事情混成一团,使整体办事效率低下。因此,作为秘书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水平,增强自身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