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活着》的积极人生观(2)

二、小说写作的艺术特点 (一)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不同于作者前期创作的作品《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采用的第三人


二、小说写作的艺术特点

(一)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

不同于作者前期创作的作品《河边的错误》、《现实一种》和《许三观卖血记》等作品采用的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以一种无感情无情绪的上帝视角来单纯的叙述事件。而《活着》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方式,双重叙事角度,结合了主人公“我”与民间游荡写作家的两个角度来分叙,使读者在对福贵的心情感同身受的同时也能将福贵的人生同自身结合起来,具有了更丰富的真实性、现实性也从一个倾听者的角度感受到现在的福贵说起过往的释然。对于这种特殊的叙述方式,作者曾经说过:“在创作之前,我仍在通过以前的叙述方式和一种冷漠的距离来创作,结果发现不管我怎么写都写不出我想要的效果,后来,使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让人物自己来发表言论,这样会更有亲切的感觉,这是使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核心原因”例如:福贵将凤霞送人时有一段“路上的石子绊着凤霞,走一段凤霞的身体就摇一下,我蹲下去把她两只脚揉一揉,凤霞两只小手搁在我的脖子上,她的手很冷,一动不动”[6]这一小段的细节描写连续几个动作都是由“我”自己感受到的,让读者更贴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的关爱和在乎,这也就让最后福贵不愿再将凤霞送人变得顺理成章,有逻辑性。一部好的作品不应该只是让读者读到一个故事,而是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人生。再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就会增加旁观的人的看法和见解,不再是主人公自身的体验。在这个故事中如果从旁人的视角来看那么福贵就是一个命运捉弄下的“幸存者”,从福贵自身的角度来看他就是一个命途多舛,被上天开了大玩笑的“苦难者”,在这种情况下,福贵从来没有任何的抱怨以及怨天尤人,《活着》就成功塑造了一个积极对抗命运折磨的苦难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