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新港区10000吨级集装箱码头总体设计+图纸(6)

设 计 高 水 位 时(2.62m) N2.532.152.081.724.430.06.82 ESE2.462.092.021.674.430.06.82 NNW2.311.961.901.564.227.46.53 NE2.251.901.841.524.126.26.38 设 计 低 水 位 时(-0.75m) N2.432


设  计  高  水  位  时(2.62m)

N 2.53 2.15 2.08 1.72 4.4 30.0 6.82

ESE 2.46 2.09 2.02 1.67 4.4 30.0 6.82

NNW 2.31 1.96 1.90 1.56 4.2 27.4 6.53

NE 2.25 1.90 1.84 1.52 4.1 26.2 6.38

设  计  低  水  位  时(-0.75m)

N 2.43 2.07 2.00 1.67 4.4 29.5 6.70

ESE 2.36 2.01 1.95 1.62 4.4 29.5 6.70

NNW 2.22 1.89 1.83 1.52 4.2 27.1 6.45

NE 2.18 1.85 1.79 1.49 4.1 25.9 6.31

2.4泥沙

(1)流域来沙

长江口地区泥沙主要是流域来沙,根据上游大通站的资料统计,多年平均输沙量为4.33亿吨,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481 kg/m3,其间,最大年输沙量为6.78亿吨(1964年),最大年平均含沙量为0.697kg/m3(1963年),最大含沙量为3.24kg/m3(1959年8月6日),最小年输沙量为2.39亿吨(1994年),最小年平均含沙量为0.28kg/m3(1994年),最小含沙量为0.016kg/m3(1993年3月3日)。年内输沙差异较大,洪季5~10月的输沙量占全年的87.70%,枯季仅占12.3%,汛期沙量分配更为集中,仅七、八两个月的输沙量就占全年的42.8%,而相应的水量为26.6%,2月份的输沙量最小,仅占0.66%。洪季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01kg/m3,枯季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kg/m3左右。

(2)南支河段泥沙特征

据七丫口断面水文测验资料统计,南支河段涨潮含沙量大于落潮含沙量,涨潮平均含沙量为1.76kg/m3,落潮平均含沙量为1.50kg/m3;而涨潮输沙量小于落潮输沙量,涨潮每潮平均输沙量为148.32万吨、落潮每潮平均输沙量为382.67万吨。而且主槽输沙量远大于边滩输沙量。

南支河段的河床质d50在涨、落急时约为0.047mm,憩流时为0.027mm,平均约为0.037mm,底部悬移质的d50相当于河床质的d30,悬移级配与床沙级配有相当大部分的重合,说明本河段悬沙与床沙之间存在频繁交换的现象。

2.5航道

船舶由长江口外锚地入江需驶经长江口南港北槽、宝山水道、浏河水道、白茆沙南水道,进入昆山港区,航程约135km。

目前大型船舶均由南港北槽航道进出长江口,经过一、二期整治长江口深水航道维护水深已达10.0m,航槽长74.471km、底宽为350-400m。长江口内宝山水道为自然水深航道,航道维护水深为10.5m,浏河—南京航道维护水深为10.5m。

本工程海洋工程浮运吃水约9~10m,根据长江口至昆山港区航道状况分析,基本可以满足本工程海洋工程浮运出海要求

2.6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2.6.1 地形、地貌

拟建工程位于昆山市港口开发区,新太海汽渡西侧。拟建码头区水下地形有起伏,水域码头前沿泥面标高为-9.94~-17.02m,码头近围提处泥面标高为-2.58~-7.68m。

场区地貌类型为长江漫滩地貌。

2.6.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

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土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堆积层。根据土层的年代、形成原因、埋藏情况等共划分为11层,分述如下:

①素填土(Q4ml):主要分布于陆域,灰~灰黄色,松散~稍密,主要为近期吹填砂,夹粉土、粉质粘土及有机物,厚度在9.60~3.50m,实测标贯击数8~2击,平均6.4击。

②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灰~青灰色,流塑,局部夹少量贝壳碎屑及腐殖质,有臭味,高压缩性,夹粉砂及粉土薄层,呈千层饼状,夹层厚大多2~5mm,局部厚度达10~20cm,中等韧性,干强度低,切面粗糙,该层厚度在30.80~9.80m,顶板标高一般为-0.45~-17.02m,实测标贯击 数9~1击,平均3.5击。

③粉质粘土(Q4al):灰色,软塑~流塑,夹粉土、粉砂薄层,水平层理发育,夹层厚度大多1~2mm,中等偏高压缩性,韧性中等,干强度低,该层厚度在39.20~5.20m,顶板标高一般为-14.83~-35.41m。实测标贯击数一般为16.0~4.0击,平均10.9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