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桂荣等人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青少年不能正确回答所列的各种性知识,多数青少年对手淫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有关性传播疾病的知识[4]。青少年学生具
宋桂荣等人的研究表明约有50%的青少年不能正确回答所列的各种性知识,多数青少年对手淫缺乏正确的认识,缺少有关性传播疾病的知识[4]。青少年学生具有基本的生理卫生常识,但仍不够全面。张冰等人的研究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对与艾滋病患者共浴、共餐和共用公共设施存在误解,显示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也可能造成学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恐艾”心理[1]。肖进莲等人的研究表明当前学校对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缺失现象普遍。与此同时,社会专业师资严重缺乏,教育力量极其有限,覆盖面极低[7]。张冰等人的研究也显示部分学生对公开化、正式化的性健康教育活动并不积极,这与部分学生对学校性健康教育满意度较低有关[1]。
随着生理上的变化,青少年存在与异性接触的冲动且十分不稳定。根据性教育学家分析以及国内外许多研究显示,适当的、科学的性健康教育并不会增加初中生的性活动或者性行为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推迟首次性行为发生的年龄[6]。
因此,加强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在学校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全面系统的性教育势在必行,应尽可能更充分发挥学校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使青少年在学校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性知识, 使他们在青春期能够健康成长。杭州市余杭区自2016年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初二课程计划,通过课堂授课(讲座)形式开展青春期保健、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以提高学生艾滋病等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降低罹患疾病的几率[16]。在开展青春期性知识健康宣教工作之前,对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行评价,了解其需求,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的形式,为后期工作提供指导。
2.资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杭州市余杭区初一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杭州市余杭区所有初级中学中抽取21所公立初中和7所民办初中,再在所抽取的28所学校的初一年级中各随机选取两个班级所有的初一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52份,问卷全部回收后,剔除空白和不合格问卷57份,共获得有效问卷1595份,其中公立初中1255份,民办初中34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5%。
2.2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问卷根据初中生特点自行设计,根据预调查结果多次调整、修改并完善调查内容,经过信效度分析后使用。问卷内容包括五部分:(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户口、父母学历水平等人口学指标;(2)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了解情况,包括知识来源、青春期健康知识和性传播疾病等;(3)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的态度,包括是否主动获取知识、恋爱问题、婚前性行为等;(4)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的行为,包括共用牙刷、遭遇性侵犯、与异性亲密行为等;(5)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开展情况及初一学生对青春期性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
2.3质量控制
调查前选定并统一培训现场调查人员,到各个初中组织集体答卷,以提高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在填写调查表前,由调查人员向初一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并强调结果的保密性,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填写时需独立完成,不得相互商讨,调查人员不得给予诱导性提示。当场分发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问卷回收后核查问卷的完整性及逻辑性,并对问卷内容进行核实整理。
2.4分析方法
使用EpiData3.1软件将问卷数据逐项进行录入,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对性别、户口 、学校等不同组初一学生青春期性知识、态度、行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将性别、户口 、是否公立学校、父母学历水平等作为自变量,将答题优劣情况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