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区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信行现况调查(2)

2.2调查方法3 2.3质量控制3 2.4分析方法3 3.调查结果4 3.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4 3.2性发育情况5 3.3青春期性健康相关知识5 3.3.1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情况5


2.2调查方法 3

2.3质量控制 3

2.4分析方法 3

3.调查结果 4

3.1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4

3.2性发育情况 5

3.3青春期性健康相关知识 5

3.3.1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情况 5

3.3.2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性别差异 7

3.3.3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知识的学校差异 8

3.3.4知识来源 9

3.4青春期性健康相关态度 10

3.4.1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态度情况 10

3.4.2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态度的性别差异 10

3.4.3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态度的学校差异 11

3.5青春期性健康相关行为 12

3.5.1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行为情况 12

3.5.2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行为的性别差异 12

3.5.3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健康行为的学校差异 12

3.6性健康教育需求 13

4.讨论 13

4.1 初中学生青春期生长发育提前 13

4.2初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匮乏 14

4.3初中学生缺少规范性的性健康知识来源 14

4.4初中学生性健康态度与行为趋于开放 15

5.建议 15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8

1.前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青春期的年龄范围为10~20岁。青春期是个人发展到社会化的重要阶段,是性意识形成及性伦理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发生性及相关心理卫生问题的高峰期。因此,青春期也是实施性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开始全面发育,作为青少年中思维最活跃、思想最开放的群体,在改革开放、多元化价值以及西方思想的影响下,心理也处于剧烈变化期[1]。

营养的改善和物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媒介的作用和影响,使得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普遍提前。据曾小玲的调查显示,与1985年的调查数据相比我国青少年的青春期年龄已普遍提前了1至2年[2],接近60%的初一学生身体已经发育,女生初潮平均年龄为12.19岁,男生首遗的平均年龄为14.10岁。中学生性发育低龄化趋势和性行为的提前,并不意味着中学生已经对性知识有了全面、正确的认识,他们当中很多人仍然缺少良好的性保健意识、必要的性健康知识和正确的性健康观念。青少年缺乏性知识和渴望性知识,性发育成熟而心理又不成熟等矛盾表现在诸多方面:如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性传播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不安全性行为已成为青少年面临的重要危险因素,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风险越来越高[3]。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缺乏对身体发育的认识,往往产生迷惑、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4],需要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引导来构建科学的性知识体系,进而建立健康的性观念。性教育是一个发展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的终身过程[5]。科学的性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体格,也有益于塑造良好的品格,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正常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我国青春期健康教育相对滞后,目前青春期性健康教育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在东西方价值观的冲突以及日益开放的社会,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2]。宋桂荣等人的研究表明初中青少年性知识的主要来源以传媒为主(41.6%),包括报刊杂志,影视和互联网;其次是学校教育(34.0%)和医学书籍(25.1%);再次是朋友(17.3%);最少的是家长(15.2%)。可见,学校和家长在青少年性教育中并未起主导作用,家庭性健康教育还相当贫乏,学校现有的性教育亦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课堂外,学生更倾向于通过谈论和查阅主动获取性知识。而社会上性信息往往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诱惑,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外界文化良莠不分,可能造成青少年性观念、性行为的偏离[4]。张冰等人的研究进一步发现男生接受家庭性健康教育的人数远低于女生,家长更注重对女生进行生理知识教育和灌输洁身自好的思想,这可能是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而对男生则疏于引导[1]。肖进莲等人在2015年的调查中发现,在民办中小学中存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问题家庭等问题的学生比例达到60%以上,部分学校达到80%以上,民办学校学生严重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性健康教育缺失严重[7]。国外有关这方面调查研究资料亦如此,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那的研究证实美国学龄青年与同辈群体交往的时间是他们与父母交往时间的两倍以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