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中国与东盟就家畜养殖、家禽培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技术合作。比如中国与东盟举办过“养猪生产培训班”,两国的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又如
同时,中国与东盟就家畜养殖、家禽培育等方面也进行了技术合作。比如中国与东盟举办过“养猪生产培训班”,两国的相关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又如2016年10月19日越南举办了越南国际家禽牧行业展览会,中国的许多企业参与了展会,展示了畜牧技术及设备、饲料的产品 。
2. 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加工业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如2009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中国—东盟(重庆)农产品加工园区 ,这个园区主要对中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重庆由于泛亚铁路的建设,与东盟的距离大大地缩短了,所以重庆成为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交通枢纽,园区的建立促进了重庆与东盟在农产品加工方面的合作。
3. 农业技术交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与东盟也对农业技术进行合作交流。以广西为例,广西的地理位置与东盟临近,广西曾多次派出技术员指导东盟国家的再生能源技术[2],为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帮助。2013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广西与东盟建立了“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这个科技合作基地面向东盟举办过多次技术培训班与学术交流会,促进了中国的栽培技术走进东盟,也使东盟的先进农作物品种走进中国,互惠互利。
(二)农业投资方面
农业投资在中国与东盟同样也是农业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3],截止到2014年7月,中国企业重点投资的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的项目超过20个。其投资类型主要有:
1.寻求市场型投资
中国与东盟都是农业大国,近年通过对本国的农业项目不断投入,双方国内的农业投资项目都已达到饱和状态,国内的农业公司为了扩大收益,积极地“走出去”寻找海外的广阔市场。中国农业企业最近几年来屡次受到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调查,而发达国家对于最不发达国家有着优惠的政策,所以中国农业企业在东盟投资农业项目,可以有效地规避贸易风险;同时,东盟人口多,有着廉价的劳动力与巨大的市场,为中国农业的投资提供了基础。例如中国温州的农业企业将初级农产品运输到越南,大量雇佣越南廉价的劳动力对初级农产品的加工进行投资,再将加工过的产品销往东盟与其他国家,打开了东盟的市场。
2.资源利用型投资
中国与东盟虽然都有着充足的农业自然资源,但是双方也存在着本国某种资源缺少的情况,因此资源利用型投资可以利用国外资源来弥补本国资源的短缺,缓解本国资源缺少的状况。以天然橡胶为例,中国一向都是天然橡胶的进口大国,而马来西亚、柬埔寨等东盟国家有着丰富的天然橡胶资源。比如广东农垦集团重点投资东盟的天然橡胶种植,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已经建成的天然橡胶项目达到了18个,而且在马来西亚、柬埔寨建立了天然橡胶种植的分公司,投资的项目不仅包括天然橡胶的种植,还包括橡胶种子的培育、橡胶的再加工等项目。广东农垦集团累计对东盟的天然橡胶投资取得的回报达到了30亿美元 。
3.技术合作型投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上的对外投资逐渐倾向了技术投资,用技术打开一个新的市场。中国与东盟的农业合作也注重技术型的投资[4],中国与东盟在农业的不同领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技术优势,并利用这些技术上的优势加大对外农业投资。例如2014年越南文阮公司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湖州市农科院开展蚕桑产业的合作,建立了湖州阳光蚕桑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三)农产品贸易方面
1. 农产品贸易额
在农业合作方面最为直接的交流就是农产品贸易,如表1表示2015年1—8月和2016年1—8月的中国向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为例,2016年1—8月中国对东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864608万美元,同期比2015年下降了5.7%,其中进口额为908178.9万美元,占同期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726.4亿美元的20.6%,同期比2015年上升了5.7%;出口额为956429.4万美元,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462.7亿美元的12.5%,同期比2015年下降了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