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业批改现状及对策研究(5)

由此可见,各种工具书对于作业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又有所相似,他们都强调了作业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作业有多种分类情况。 ②作业批改


由此可见,各种工具书对于作业的定义各有侧重但又有所相似,他们都强调了作业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作业有多种分类情况。

②作业批改

“批”在《辞海》中的意思是“评定、审定”,改在《辞海》中的意思是“改正”。关于作业批改,吕星宇在《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认为在传统作业批改方式中“批”即标记正确或错误,“改”即将错误内容改正。 尹瑶芳在《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将作业批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指出或改正错误即“改”,二是对作业状况写出批语,即“批”,三是评分。 针对上述对作业批改的概念界定,我们不难发现作业批改是教师的单方操作。而《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四卷)》明确指出课外作业都是要经过教师批改的,将作业批改的主体限定于教师。事实上,若作业批改只有教师的参与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那作业批改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这与作业批改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2)对批改主体的研究

在传统批改观念中,作业批改是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和专家学者意识到作业批改的主体不应仅局限于教师,同时应使学生甚至家长都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这一想法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例如,蔡红芳在《数学作业批改方式新探》一文中提到了批改主体多元化,她认为可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等方式让学生和家长参与到作业批改中来,从而达到作业批改的最大效益。 同时,许多研究者也著文发表了相同的观点,例如《关于课外书面作业批改的研究》(常晓丽,2008),《初中生互批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罗若,2008),《城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有效策略尝试》(刘智,2012),《多维评价作业让学生作业更精彩一一改进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方式的思考与实践》(杜能余,2016),等。而对于家长是否应该参与作业批改的问题,同样存在着否定的声音。田虎在《家长先于教师批改作业现象的教育测量学审视》 一文中列举了家长先于教师批改作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认为家长批改作业会影响教师对作业情况的把控,同时家长的非专业性可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3)对批改方式的研究

针对作业批改方式单一的问题,傅慧琴对初中两个班的学生的数学作业批改进行了改革,采用学生互改与教师辅导相结合、学生核对与教师抽查相结合、全体登记与教师重点批改、试题征答与教师讲评相结合四种批改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多样化的批改方式使得学生的作业质量有了很大改观。叶丽仙针对低年级学生自觉性不高的特点采用随堂批改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及时地了解自己的薄弱点,也可以减少教师课后批改作业的时间。

熊川武教授在《说中学教师零作业批改》中提出了“零作业批改”的新概念,主张将作业批阅权交还给学生。 “零作业批改”使得教师作业批改的重心由判断正误转移到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上,储东亮在《换种方式批改作业,如何?》中对这种批改方式表示赞同,吕星宇也在《论传统作业批改方式的变革》一文中论述了“零作业批改”带来的积极影响。

其他人也在作业批改方式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分层批改、分组批改、巡回批改作业、精批细改、学习小组合作批改等方法。例如,《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现状的调查分析》(尹瑶芳,2005),《由农村学生作业批改引发的思考》(金建瞧,2011),《农村初中数学作业批改的方法》(戴成洲,2013)。

(4)对作业评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