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促进中班幼儿自理行为养成的对策研究(2)

(二)幼儿自理行为的主要表现 当代的幼儿,享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关爱已经习以为常,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哭闹发脾气,父母代劳了本来


(二)幼儿自理行为的主要表现

当代的幼儿,享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关爱已经习以为常,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不顺就哭闹发脾气,父母代劳了本来应该是幼儿自己该做的事,是幼儿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性。其实,长辈的这些做法并不是为孩子好,过于宠爱孩子反而让孩子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显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三方一起合作才能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良好的行为基础。[ ]幼儿自理行为表现在哪里呢?幼儿自理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幼儿生活中自理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吃饭、洗手、入厕等。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新的朋友,都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入厕,不会扣纽扣等生活上的问题,影响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二是幼儿游戏中幼儿自理行为的表现,主要有自己整理玩教具、游戏中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等。三是教学中幼儿自理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主动与老师互动,主动收拾玩教具等。

(三)家园合作

1.家园合作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我国对学前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在此背景下,家园合作成为一种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新模式,家园合作主要是指由幼儿园和幼儿的家庭、社区三方一起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家长给予教师工作的肯定和支持,教师也应该在家长的教育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因为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幼儿年龄特点等,以及社会现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家园合作方式对于幼儿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明显的效果[ ]。

2.家园合作的意义

首先,家园合作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幼儿的发展会受到家庭和幼儿园这两种环境的影响。一方面,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长对幼儿的影响也不同,教育出来的幼儿也不一样,幼儿在家里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到发展与改善。另一方面,如果幼儿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经验在家里能得到强化,家长配合支持教师的工作,往往会取得很好的结果。

其次,家园合作有助于父母教育理念的科学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不科学,或者是放任幼儿自己发展,对幼儿错误的行为也没有及时的纠正,教师有着专业性的见解,比父母有更好的应变解决能力,能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如何科学有效影响幼儿的帮助,在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而且为家庭成员之间统一教育理念提供了一个参考的标准。[ ]很多家长只会延续上一辈教育自己的方法,社会发展的很快,每一代的孩子面对的问题也不同,家长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在幼儿出现问题时总是在幼儿身上找原因,有的家长甚至非打即骂,往往幼儿的问题没有解决,还会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

最后,家园合作有助于教师不断的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修养。在我们上学的过程中,教师观就要求我们关爱学生,终身学习,教书育人,俗话也说“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目标,一位好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知识,良好的个人修养也是一位老师应该具备的,家园的联系密切起来也可以对老师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接触不同职业的家长也有助于丰富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知识能力[ ]教师不仅要掌握最新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还要掌握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家长和幼儿的认可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