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交往是幼儿在幼儿园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集体舞的教学中,老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把与同伴合作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
同伴交往是幼儿在幼儿园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集体舞的教学中,老师重视幼儿间的合作,把与同伴合作作为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幼儿在大班这个阶段渴望“同伴合作”这一愿望。“幼儿在集体舞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人际交往的能力”[4]。在学到知识之余又收获了友谊。
案例1 在《会跳舞的彩纸》的教学中,老师把“加强与同伴间的合作,对表演产生兴趣”作为其中一个活动目标。在教学中,老师把先把小朋友各自代表的颜色分配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各种颜色的纸一起飞舞的样子。
(2)重视幼儿的快乐体验
使幼儿在舞蹈学习中有轻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在活泼的韵律中身心得到放松。对幼儿来说,这种快乐的体验会使他们对舞蹈新生好感,会使他们对舞蹈课有极大地热情,他们会愿意接触舞蹈,并且在快乐的体验中,更有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这是舞蹈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案例2 在《三只小熊》的教学中,老师把“在舞蹈过程中,体验舞蹈的乐趣及快乐”做为其中一个活动目标。在欢快的律动中,“小熊”“熊爸爸”“熊妈妈”,一家的人亲昵互动,使小朋友有快乐的体验。
案例3 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把“感受舞蹈欢快的情绪,体验跳双人集体舞的快乐”让作为其中的一个活动目标。“洋娃娃”和“小熊”配合跳舞,小朋友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双双配合,才能达到目的。充分体会双人舞的快乐。
2.教学内容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
(1)选择舞蹈曲目健康童真
在舞蹈教学中,大部分的歌曲选择是健康童真友好赋有正能量的。带有拟人手法的舞曲,非常形象。符合小朋友们的童真,节奏轻快,内容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非常有益。
案例4《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个曲目的是说“洋娃娃”和“小熊”这两个好朋友见面,开心的跳着圆圈舞的故事。歌曲内容把两个角色拟人化,节奏轻快明朗,又是关于“好朋友”的正能量话题。情绪非常明显,是欢快的。
(2)舞蹈动作符合幼儿身体发展规律
在舞蹈动作的编排中,老师充分抓住了大班这一阶段幼儿的身体发规律,这时候的幼儿,已经可以上下肢一起,协调的配合着做一些动作了。
案例5《三只小熊》的教学中,老师先教授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点点头”,“晃晃脑袋”,“摆摆手臂”,“扭扭腰”,“踢踢腿”,“跳跳步”,“点点脚”。这一系列基本动作之后,再带领幼儿进行稍微复杂一些的动作,晃脑袋的时候扭扭腰,摆手的时候跳一跳,点头的时候点点脚。这样循序渐进,使上下肢更为协调。
3.教学方法容易被幼儿接受
(1)巧用言语引导幼儿
老师在教学中,口授法会让幼儿在理解方面更加容易一些,而巧用这一方法,更助于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遇到一些情况不是直接告诉幼儿答案,而是通过语言叙述,加以引导,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得到答案,如此,能够在学习中,积极热情,体会到“思考发现”的乐趣。
案例6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老师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告诉小朋友说:“洋娃娃和小熊开始跳舞了”。而是会问小朋友说:“孩子们,洋娃娃和小朋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好今天一起去森林里玩耍,天气特别好,这时候鸟儿唱起歌来,他们一起欢乐地手拉着手....”这时候,老师停顿,微笑着看着小朋友们,问道“他们手拉着手,在鸟儿的歌声中,干什么呢”?幼儿会有自己的答案“游戏”“跳舞”,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明了洋娃娃和小熊在舞蹈。老师放音乐,让小朋友们先和自己的同伴随意地跳,在欢快的旋律中,体会到洋娃娃和小熊愉快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