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serLima等人在2006年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是关于比较术前术后服用醋氯芬酸对拔牙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内容。患者被同样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每组
PresserLima等人在2006年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是关于比较术前术后服用醋氯芬酸对拔牙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内容。患者被同样的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人,每组每人1次服用200mg醋氯芬酸,其中一组在手术前的一个小时口服,另一组则在手术结束后早期口服。术后每隔一段时间评估一次病人的疼痛感,并对患者术后服用的止疼片的数目以及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次数进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术前一小时服用醋氯芬酸能够更好地抑制拔牙手术后6小时内的疼痛。
RaberA等人于2007年根据醋氯芬酸、美洛昔康与罗非昔布上市后第一年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数据,计算并比较了他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服用醋氯芬酸后出现消化道出血、腹痛、动脉高血压等的现象比美洛昔康的现象要少,出现胃肠道出血、肝脏毒性、水肿的现象也要比罗非昔布的现象少,总的来说,服用醋氯芬酸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远小于其他两种药物。
综上所述,醋氯芬酸在治疗及缓解疼痛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探索及投入生产。
1.2 醋氯芬酸的合成路线
1.2.1 合成路线一
此合成路线以氯乙酸为原料,和苯甲醇进行酯化反应合成氯代乙酸苄基酯,再经缩合、氢解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其具体工艺合成路线如下:
此合成路线的总收率为75%,此合成路线的优点在于,第一步酯化反应生成的氯代乙酸苄基酯比溴代乙酸苄基酯对眼睛的刺激性要小,第二步反应结束得到的化合物,在后处理减压回收溶剂后,可直接用甲醇精制,不但避免了繁琐的精制操作,也减小了有毒物质的使用。而第三步得到最终的目标产物后,本合成路线采用的是乙酸乙酯进行精制。但是缺点在于第三步的氢解反应条件难以操控。
1.2.2 合成路线二
此合成路线用双氯芬酸钠和氯乙酸叔丁酯在DMF中反应得到酯,再在冰乙酸和无水三氯化铝的无水条件下进行选择性酸解得到目标产物。
此条合成路线的两步的总收率为81%,第二步酸解反应利用的是羧酸叔烷基酯易于按照烷氧断裂的反应机理,反应速度较快。但是此合成路线的缺点是:双氯芬酸叔丁酯的脱叔丁基反应,催化条件为乙酸与无水三氯化铝时,反应过程过于强烈,以至于会发生其他的副反应,产生较多的杂质,从而大大减少目标产物的生成,并且所得到的产物纯度也会降低。
1.2.3 合成路线三
此合成路线先用双氯芬酸钠和氯乙酸叔丁酯在乙腈中反生酯化反应得到化合物双氯芬酸叔丁酯,然后在浓HCl条件下进行选择性水解反应得到目标产物。此合成反应两步总收率为82%,但在浓HCl作用下选择性水解得目标产物的这一步反应在实验过程进行非常缓慢,很难达到文献所报道的效果,所以,如果将此合成路线应用到工业生产中去,生产耗时多,且浓HCl很容易挥发,存储条件极为苛刻,使用不是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