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可应急救援:遭遇自然灾害时,地面交通全部瘫痪。可以利用无人机来对灾害现场实况进行勘察,建立通信中继、搜寻救助被困人员。(4)天气:风
(4)可应急救援:遭遇自然灾害时,地面交通全部瘫痪。可以利用无人机来对灾害现场实况进行勘察,建立通信中继、搜寻救助被困人员。 (4)天气:风力通常在6级以下,气温在-20℃以上,非下雨时间。
(5)风险低:不用考虑驾驶员风险,能够在灾害天气或者污染环境下执行高危任务。 (5)其它:避免电视发射塔等带来的电磁干扰,避免强烈阳光照射干扰视频接收。
(6)效率高:无人机作业反应速度快,行动迅速,低投入、高效益。
3.2 无人机在公路交通领域的应用
2016年8月,为直观的反应包括原关口和环线等交通瓶颈路段的早高峰路况,深圳交警在国内率先运用无人机进行矩阵式微博视频直播。深圳交警组建的无人机中队由10名经过专业培训且取得了国际飞控认证资格的民警飞手组成。经过机组拓展,将无人机视频直播模式由单机直播向多机组并线直播。与此同时,四组无人机被组织起来对早高峰梅林关、布吉关、南头关以及北环大道车流交通路况实施航拍,并实时通过深圳交警及下属的多个微博账号进行多点联网的矩阵式直播。通过此种方式,市民网友可以同时通过视频观看多组多地早高峰交通变化情况,让大家在审视城市交通的过程中具备了上帝视角。
由此可见,相比于传统的交通治理方式,通过无人机展示交通路况和车流信息有很多优势。它摆脱了道路状况的限制,实现了全地形覆盖,能从多个视角,整体上直观的采集交通信息。本案例中无人机与政务微博视频直播的结合,将有效突破路面视野壁垒。实现交警勤务摆脱现场移动执法局限、图像化的方式对交通状况进行分析、交通的指挥调度监控趋于灵活、交通事故的处置更加形象。无人机在道路交通治理中的优势不仅仅局限于此。
(1) 交通事故的预防
交通事故的发生因素有两个方面,即人、车辆、道路环境、交通流量等交通安全隐患和天气因素等交通安全危机[5]。路面巡逻和日常监控具有平面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无人机的上帝视角与之相比更加立体广阔。在交通治理时可以占据区域内的最佳视角,及时的发现交通安全隐患。当有交通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锁定交通事故因素,协助交管部门展开执法。当面对由恶劣天气或突发事件造成的交通危机时,无人机凭借相关技术手段和设备能够克服人力的局限性和自然的不可抗拒性[6]。能马上做出回应,在极短的时间内将搜集到的信息传递给交警,继而能够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