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交流输电电压可以分为高、超高、特高压,国际上,35~220kV 电压通常称为高压;330kV到1000kV的电压称为超高压;特高压的定义是大于等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交流输电电压可以分为高、超高、特高压,国际上,35~220kV 电压通常称为高压;330kV到1000kV的电压称为超高压;特高压的定义是大于等于1000kV的电压。高压直流与特高压直流的区别在于前者是±600kV以下的直流电压,后者是±600kV以上的直流电压[1]。在我国的规定,110kV和220kV电网为交流高压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特高压电网指的是1000kV电网 [2-4]。±600kV以下的直流系统称为高压直流,而±800kV直流系统则被称为特高压直流 [5-7]。
特高压电网有许多优点,输电容量大、输电功率的损耗小、输电距离远、适用于长距离的输电。研究表明,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的输送功率很大,大约是超高压输电线路输送功率的5倍左右;而±800kV直流特高压输电功率大约是超高压直流线路的2倍多。在相同的输送功率下,特高压线路的损耗比超高压线路的损耗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而输电距离却高了将近3倍。在相同的输电功率下,采用特高压线路可以比超高压线路节约了6成的土地占用率。我国国家电网公司有着这样的规划:特高压电网建成后,我国将形成以特高压交流输电网和超高压直流系统为中心支架、与各级(国、省、地)电网共同发展、层次脉络明了的新时代电网 [8] 。
随着现今电网建设稳固向前,高压输电塔的建立和完善也在不断的进步。修建输电塔所用的材料逐步由木材进化为钢筋水泥杆,现在的输电塔材料大多选择韧性和塑形高的钢材;输电塔的重量也随着材料的更替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重;输电塔的高度也越建越高[9]。随着同塔多回路工程的不断发展建设,输电铁塔上荷载将会越来越大,这就对输电铁塔结构设计理论及分析有着更严苛的要求。
建立主要的输电杆塔较为复杂,有必要进行建模和预先性分析。特别是采用三维可视化模型来描述,这样对输电塔的整体构造有着直观的体现,能够减少修建过程中不必要的失误,对于输电塔的修建很有意义。
1.2 输电杆塔与输电线路概述
输电线路由电缆输电线路与架空输电线路之分。电缆输电线路相对而言较为美观,将电缆埋于地面之下,不影响地面上的空间布局。但是电缆的造价高,修建施工影响地面活动,维修麻烦,所以大多使用在跨江线路中。架空输电线路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使用极为广泛。导线悬空,导线、杆塔、地面按要求维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输电线路在多个输电塔之间通过绝缘子连接进行输电。由于架空线路的经济实用性,所以较为常用。输电塔作为架空输电线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结构的稳定性,种类选择的正确性,以及修建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了输电线路的可靠性以及经济性。
输电杆塔有很多种类型式,不同的地形,选择不同型式的杆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大不相同。相对地势平坦,交通条件和天气环境较好的情况下,对杆塔的强度要求并不苛刻,则使用钢筋混凝土电杆。相对地势复杂,交通不便,工程较难进行的情况下,就要求杆塔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时就应当使用铁塔。一般杆塔之间的间隔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占地面积小,容易安装;铁塔的高度和强度远高于杆塔,而其间隔更是可以达到数千米,然而铁塔的修建难度较大,占地面积也比较大。
1.3 国内外对输电铁塔结构的研究现状
许多发达国家都进行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试验研究。后来由于政治经济的束缚,试验研究终止了,只有前苏联和日本成功地进行了交流特高压线路的搭建,现以500kV电压降压运行。由于技术条件和系统要求的不同,我国的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可谓是独树一帜,在没有其他国家特高压技术的借鉴,一切从头开始,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工作[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