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道情调查研究(2)

民国初年,由道情艺人周永贞创立了太康县第一个有女演员来演出的道情梨园,而成为第一位道情戏女演员的就是李玲。后来道情戏女演员慢慢的越来越多


民国初年,由道情艺人周永贞创立了太康县第一个有女演员来演出的道情梨园,而成为第一位道情戏女演员的就是李玲。后来道情戏女演员慢慢的越来越多,直到最后道情戏女演员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影响了整个道情戏的发展历程。抗日战争的时期黄河水泛滥,太康成为了重灾区,天下苍生失去了住所,许多道情戏班子也都就此解散了,太康道情戏又一次衰落。一直到1957年的河南省地方戏曲文艺汇演时,太康道情戏这个一直流传在民间的戏曲剧种才重新回到观众的视野中来,正式的以太康道情戏的名号向世人们展示出他独具魅力和风格的艺术风范。零六年太康道情戏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至此道情人们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供上献着自己微薄却十分重要的力量。

二、太康道情唱腔及曲牌特点

(一)唱腔特点

太康道情戏属于梆子声腔系统,在太康道情戏历史的发展演变中,唱腔特点曾经分化为南北两路,南路保留了较多坠子的唱腔特征,有很多很全面的打击乐器和弦乐乐器,滑腔唱法、彩腔唱法、衬腔唱法使用的较多,节奏活泼欢快,常常是表演喜剧形较多,以“嘚儿一那呵啊呵咿”作为衬词唱腔,最后一个音以“啊咿”为落音;北路却受其他剧种影响较大,比如豫剧、越调,都是北路唱腔借鉴过的剧种,最后一个也音不用“啊咿”落音,也很少出现“嘚儿”的弹舌声,唱词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

太康道情戏的乐曲以宫调式为主要调式,男唱腔和女唱腔都用本人的真嗓来演唱。太康道情戏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唱腔方面的弹舌声。若是唱词中有“咿那哎哎呀”或者有“哎嗨哎嗨”作它的衬词的时候,就要在前面插入“嘚儿”这种弹舌音,以是道情戏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嘚儿”这个弹舌声的运用,听到这个“嘚儿”声就能分辨出它是太康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