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秧歌《黑土地的妞》主要借助东北地区的现实生活场景来表现东北女孩爽朗、泼辣的性格,从而突出了东北秧歌热烈、火爆、逗趣的独特风格特征。欣
东北秧歌《黑土地的妞》主要借助东北地区的现实生活场景来表现东北女孩爽朗、泼辣的性格,从而突出了东北秧歌热烈、火爆、逗趣的独特风格特征。欣赏这部作品时,从舞者的动作中可以体会到她们所展现的姑娘们的心情,追随舞者的脚步可以体会东北地区这片黑土地上培育出的率真、可爱的姑娘们独特的性格特点,把丰富的情绪情感加入到舞蹈的动作中,使动作活灵活现更加赋予灵魂,更有情节性。
二、东北秧歌《黑土地的妞》肢体语言特征
(一)“稳”
《黑土地的妞》舞蹈中“稳”贯穿舞蹈始末,举一个例子在音乐开始前的一个八拍可以发现:舞者们上身手绢花动作以及身体幅度都很大,一个八拍内做了很多个小幅度的动作,而她们脚下却稳“抓”地面。当然无论哪种舞蹈,舞者舞动的前提就是要稳住身形。但是在东北秧歌中,它的“稳”却是有它自己的因素。
在东北秧歌《黑土地的妞》中想要达到“稳”的效果需要舞者在体态、动律、节奏以及步法等方面都有所注意。从《黑土地的妞》中可以发现在体态方面,需要舞者正步位站好,双膝并拢,双手叉腰,收腹提臀,略微含胸并且目视前方。始终保持前倾的状态,出脚时,踢抬要有力度,落地快而扎实得收回,使膝部有规律的顿性与手巾花翻转时的结合,从而形成东北秧歌特殊的体态律动;从《黑土地的妞》作品中可以发现在动律方面也有所分别,东北秧歌的动律主要分为压脚跟动律、上下动律、前后动律、划圆动律。压脚跟动律指的是脚跟要慢起快落,上下动律则是以腰为发力点的局部动作,前后动律指的是在保持基本形态的基础上,重拍向后,从腰肌发力行经下弧线横拧身体交替性的前后扭动,划圆动律是将上下动律与前后动律相结合,重拍在下,同时以腰肌发力做横向“8”字形的弧线扭动;《黑土地的妞》中可以发现在节奏方面,东北秧歌的节奏欢快,优美、风趣、流畅的旋律与舞步中有特点的节奏相结合,在一定层次上使得舞蹈更加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秧歌节奏富有变化,其特点之一是附点的巧妙运用,特别是在中速或慢速的乐曲中,这样的音乐伴奏下的舞蹈动作“出脚快、落脚稳、膝盖带艮劲”,韵律十分协调;在步法方面,主要包括前踢步、后踢步、侧踢步、跳踢步、颤步、顿步等。强调重心慢移,脚要快出快回,并且要保证在重拍时收回,脚在离地时要保持自然脚型,做踢步时膝部的屈伸要短促而有弹性,动作腿的踢既要动作快也要幅度小,主力腿交换稳而有力,上身体态微微前倾,胯上提。[2]
在《黑土地的妞》舞蹈中可以看到舞者动作灵活,幅度大却并没有磕磕绊绊,摔到自己,就是因为舞者在体态,动律以及节奏,步法几个方面都有所注意。舞蹈中舞者只有在调节好自身,稳住身形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去展现出东北姑娘们豪迈的性格特点。
(二)“浪”
《黑土地的妞》中大家便会发现:“稳”是东北秧歌的前提条件,而“浪”便是在“稳”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也是东北秧歌动律中的一大特点“稳中浪”。在整个作品的二十四秒处可以看到姑娘们上下动律,浪的一面表现出的是姑娘们欢欢喜喜、率真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