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提高 网络即时通讯移动客户端依靠智能手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学习资源传播方式对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一)学习资源丰富,利用率提高
网络即时通讯移动客户端依靠智能手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的特点打破了传统学习资源传播方式对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在微传播环境中学习资源具有易获、海量、多样以及交互的特点。
在微传播平台或应用软件上,文件和链接能够直接跨运营商和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在用户之间传播,人工智能的发展使搜索精准度提高,大学生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关注、添加某些领域的专家、教授,直接地获取传播者发布在自己平台的研究成果及各种课题,进一步实现“所想即所得,所搜即所得”,提高了获取学习资源的效率。微传播平台应用新功能的开发使得学习资源以音频、图片、文字、视频的形式多媒体形式传播,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相融合的灵活形式,使知识更加生动全面地展现,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微传播环境中,用户之间交互性强,可以通过在线互动交流功能,添加好友与关注,与导师和其他学习者等进行在线交流互动,针对学习内容加深理解,在线答题和作业批改讲解已经实现。微传播使大学生能够实现线上预习、复习、讨论与互动,实现学习资源有效利用。
(二)社会交往便捷,需求满足
“微传播”时代,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人际沟通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手机微信、微博等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因其流量消耗低、兼容性高和语音、视频、表情等功能,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交往信息交流的微交友工具,更新着学生的人际交往方式。微传播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借助用户基础和即时通讯工具的随身携带等特点,社交沟通和商务交易功能融合,形成更强大的社交关系链,实现了信息的广泛、快速传播,催生了新型网络社交关系。这些借助互联网微传播衍生出的人际关系组成极大地扩大了网络中信息传播者以及信息受众的规模,使得网络中的人际传播变得更加活跃,将虚拟社交圈和实际社交网有效对接,拓宽了大学生的社交圈。在使用微信、微博进行信息交流时,用户之间通过即时通信工具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衍生出社交服务功能,如基于社交关系来进行信息传播的微博,通过用户间的关注构建垂直化内容兴趣社区,兼具媒体和社区属性,能够使大学生实现关注信息的获取、情感的交流与互动,促使自我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进行,自我认知和社会交往的便捷实现,进而能够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微传播环境下的即时通信支付中的转帐功能和红包功能的开发简操作又安全便捷,不仅在社交时有推进作用,也省去了日常生活中很多尴尬并以不同形式出现增强娱乐性,满足大学生便利生活的需求;兴趣社交和在线购物、在线游戏等特定沟通场景的发展,也进一步满足大学生的娱乐需求。
(三)就业机会增加,“微”盈利
在微传播环境中,电子商务有了新的营销方式,充分利用微传播平台中的社交性能、熟人关系、商品知识功能、超链接购买以及口碑效应和用户体验分享等,而新的营销方式也就催生了新的就业机遇;如微信微商、游戏讲解师、自媒体运营师等依托网络信息传播而出现的新型职业。以微信中出现的微商为例,微信朋友圈是基于微信联系人形成的熟人社交平台,随着用户规模的拓展、产品功能的丰富,弱关系社交也逐渐渗入,在产品内部形成多个相互平行、自成体系的圈子。微商分为微信公众号以企业为经营者和在基础的贸易平台进行的微商两种,大学生群体中后者更为常见。校园微商准入门槛低、资金投入微小、然而传播范围广泛、人脉资源极为丰富,产品针对性强,消费群体明确,使得大学生群体中创业做微商的占了一部分。微商从业者中,学生占总体28.58%;性别以女性为主,在发放的问卷中,男性占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