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商水县邓城镇,原有四百多间房屋,占地达到一百多亩。但是在历史的变迁中,遭受到了自然灾害、战争等等因素的破坏,现仅有一小
叶氏庄园位于河南省商水县邓城镇,原有四百多间房屋,占地达到一百多亩。但是在历史的变迁中,遭受到了自然灾害、战争等等因素的破坏,现仅有一小部分保存了下来并对外开放。作为一个景点来说,它的清净可以算是它的优点,但也正是由于它的小众化,导致庄园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片主要拍摄叶氏庄园的建筑,建筑中的砖雕,木雕,叶氏的发家史,以及与同样为豫商代表的巩义康氏家族所建的康百万庄园的对比,展现中国古典建筑的艺术美,观众可以感觉并了解到在这个社会中存在一批叶氏庄园此类建筑,并对此产生对古典建筑艺术美的欣赏并对此加以保护,以达到弘扬中国文化、引导观众思索历史的意义。
二、拍摄主体
叶氏庄园位于商水县城西北十五公里的邓城镇,是邓城最为靓丽的一道风景线。叶氏庄园共有西、中、东三组建筑群,原分属叶方治、叶方科、叶方谷三兄弟所有。庄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随后叶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在此基础上又分了多个工程,一步一步地建造,直到咸丰时大致建成,形成了包含三个大院的宏伟的建筑群,为灰瓦硬山式建筑。由于时代的变迁,庄园的东院和中院因战争与自然灾害受到了一定的损害,现只有保存完好的西院对外开放。“该庄园是中原腹地清代民居建筑装饰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也是豫东保存最为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清代民居庄园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4]
叶家原本是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人,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邓城镇人,是在清代大移民中迁居至此的。清代兴水运,邓城又紧邻着沙河,所以邓城成为了商人和旅客留宿中转的首要选择,因此叶绍逸在沙河的码头经营了一个小饭店。一天,从陕西过来一位珠宝商,在叶家饭店住了一宿,便乘船走了。走时匆忙,把一个包裹遗忘在店里。为人忠厚的叶绍逸发现后便将包裹保存起来,等着客商回来寻找,但迟迟未等到。第二年,那位珠宝商又来到邓城,在叶绍逸的店中住下。叶绍逸将包裹取了出来,珠宝商见到包裹大吃一惊,打开以后更是激动不已,包裹内全是珠宝玉器,经过一番查点后,竞无丝毫损遗。叶绍逸的诚实感动了珠宝商,随后便和叶绍逸义结金兰。后来珠宝商数次帮叶绍逸置田建宅,并资助其做成了几笔大生意,很快叶家成了良田万顷、家财万贯的大户人家。
清朝刚刚成立之时,由于时局动乱,长年战争,导致百姓生活得颠沛流离,为了能够国泰民安,康熙帝顺应形势,实施了改革,并完成了大清国的统一。“从此,中原各地的农业手工业蓬勃发展,人口迅速增加,逐渐形成了村落与集市贸易,‘大一统’、‘江山永固’的主流思想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正是在这种社会思潮影响下,叶氏庄园开始兴建的。”[5]
本作品以一个时长二十分钟左右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为了在一定的篇幅内,较为全面地将叶氏庄园的面貌呈现出来,将作品主要分为了发家史、庄园结构、木雕、砖雕、与巩义康百万庄园的比较、结尾等六个部分。整个创作过程包括前期知识理论准备工作、素材的搜集以及解说词的创作、中期的拍摄准备以及拍摄工作、后期的剪辑工作以及镜头的补充工作。为了有足够的镜头,并且能够保证质量,使后期剪辑能够顺利进行,我们共去叶氏庄园进行了四次镜头的采集,前后历时近六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