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志小说《黑骏马》的艺术特色(2)

基于整个小说文本,张承志将古歌中的人物融入到大草原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把人物的历史命运交织在特定的草原历史文化氛围中,通过这些人物


基于整个小说文本,张承志将古歌中的人物融入到大草原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把人物的历史命运交织在特定的草原历史文化氛围中,通过这些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演绎了各个人物不同的人生命运悲剧,人物的命运成为了整个悲剧的载体[3]。而这种命运的悲剧又成为这个古老民族历史的一种凝聚、沉淀和再现,从而使得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更具有了历史意味上的一种悲情色彩。

二、《黑骏马》中典型的人物形象分析

一部小说的灵魂莫不是在于对人物形象的细致刻画,小说的感情基调和故事所要表现的意蕴基本上都是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而表现出来的。因此,张承志学者对《黑骏马》中人物形象的整体塑造这一点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基于大草原游牧文化的大背景下,以其民俗文化为核心,向我们展现了草原上人们的生存模式,最终给我们呈现出了一个以蒙古古歌为内在使用的荡气回肠的凄美悲怆的爱情故事。

(一)在两种文化间游走的白银宝力格

在整个小说的故事情节中,白音宝力格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最精彩的一笔。在他的身上,我们能够发掘出张承志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探求者的形象,同时也是整片小说中“硬汉”形象的一种体现。

作品主人公白音宝力格从小就被父亲送到了额吉奶奶的毡包里,在那里他度过了整个的青少年时代。在奶奶的抚养和同岁的索米娅陪伴下,逐渐地长大成人,伴随他们成长的还有一匹漂亮的黑马驹子。随着他们的慢慢成长,那个年少懵懂的孩子们,由于年龄的不断增长,从而渐渐地产生一种爱恋的情愫。在奶奶的无意间捅破那层在两个青少年心中的隔膜下,索米娅和白音宝力格渐行渐远,都不再好意思像往常一样的那么亲密,两人之间突然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感。而这层陌生感的打破无不是,在索米娅送宝力格求学的那辆大卡车上!在索米娅送白音宝力格去学习的路途中,他俩一同坐在那大卡车的后边,两人相互倾吐了自己的真心,并彼此许下了爱的誓言。

当彼此爱的誓言即将得以实现时,然而在索米娅身上所发生的悲剧是白音宝力格所难以接受的。与此同时,在白音宝力格身上便体现出了一种不同于草原牧民的汉人观念,他不能接受这个晴天霹雳般的残酷现实,更加不可能接受那个孕育在索米娅腹中的尽管无辜的小生命。在他与黄毛希拉扭打了好久之后,慢慢的拖着自己受伤的躯体回到家中时,他费劲儿的拉开门时却看到索米娅正慌忙的藏起那为腹中婴儿准备的小鞋,她是那样一声不响而又满怀期待的等待这个小生命的降临,而这样的一切又是怎样的刺痛着爱着她的巴帕的心呀!本以为能够等到索米娅将自己满腹的委屈和痛苦想我诉说,而我最终是会原谅她的,这是白音宝力格心中怎样渴望得到的倾诉啊,然而,索米娅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痛哭流涕的诉说她不堪的遭遇。或许是,身为草原女性那传统的思维吧,她以为白音宝力格可以像其他牧民那样,能够豁达的接受这个既成的现实。就这样,没有等到索米娅的诉说,再加上白音宝力格看到的她对腹中婴儿的期待,最终使他体验到一种从未体验过的绝望和透彻心扉的失落,以至于他最终带着那颗被伤透的心逃离了这个他可爱而又可恨的大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