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修改的情节,白浩在审讯室和警察的对话过于平淡,没有狡辩就直接供出自己的犯罪过程,这和现实情况不符,为了增加冲突感和悬念,对白浩审讯室
需要修改的情节,白浩在审讯室和警察的对话过于平淡,没有狡辩就直接供出自己的犯罪过程,这和现实情况不符,为了增加冲突感和悬念,对白浩审讯室里的话进行重新编写。
(二)导演对内景和外景的选取
内景的选取,本部微电影贯穿始终的一个场景是审讯室,审讯室的场景选取特别重要,这个场景中主要是警察审问男女主角,全部都是对白,人物必须充分强调,因此,我们就选取了地下室,一间光线很暗密闭的空间,一面墙,一把椅子,
一目了然的环境,可以让观众的关注点集中在警察和男女主角的对话上。电影院这场的戏,要求是在电影院的放映厅里拍摄,因为场地的限制,把这场戏的场景选在电影院的等候区。其他内景中,有两个不同家里的场景,一个是付有家,一个是付俊家。原剧本中看完电影后白浩和贾心艾去了付有家里,这时就会出现场景的重复,为了不造成误会,在这里多加了一个宾馆的场景,贾心艾和白浩去的是宾馆,让贾心艾分别和白浩,付俊,付有相处时,没有出现重复的场景。医院的场景筹备时,需要两个场景,一个是门诊室,一个是医院取药口,一般医院的人流量很大,环境很嘈杂,协调的话也会很难,所以选取了学校的校医院,这里环境比较安静,人流量少,可以降低拍摄的难度。公安局场景筹备也是同样的原因,考虑到实际的拍摄问题,就选取了校内的公安局。
外景的选取,本部戏的外景只有一个高中校园,这个场景是在回忆中出现的,时间跨度相比其他场景较大,需要教学楼当背景,场景选在了本校教学楼前的丁字路口。
(三)确立导演整体构思
这部片整体的构思来源是《解救吾先生》,丁晟导演的这部影片是一部将写实风格强化到极致的影片,让观众像身临其境一般经历了紧张刺激的22小时。本片和《吾先生》都属于犯罪片,都是根据一个案件开始,因此在蒙太奇叙事上,借鉴了很多。影片整体是倒叙式蒙太奇,把整体分为两个部分,贾心艾杀人被抓前和被抓后,本部片把结果放在片子的前半部分,原因放在后半部分,整个结构做了调整,为了造成悬念,分成两部分后,这两个部分分别都是按照倒叙式在表现,之所以以回忆的方式来表现,是为了加入主人公的心理挣扎。
开片以白浩在审讯室为现在时起述,以白浩的视角回忆交代他的犯罪过程,他的回忆通过画面重现,现在时与过去时交替出现,以过去时的往事为故事情节的主体。开片就直奔主题,审讯室直接交代白浩的姓名身份以及犯罪过程,故事是从白浩收到一封匿名的挂号信开始,从这里进入回忆,白浩下班后在电影院等到了女主角贾心艾。看完电影之后他们去了宾馆,贾心艾表明意图,从她的嘴里涉及到付有和付俊,从这里转入贾心艾审讯室,警察询问付有和付俊和她的关系,三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有了初步的介绍,她在审讯室里和警察说的话和在宾馆里和白浩说的不一致,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悬念,观众会有疑惑,到底她说的那句是真的那句是假的,后面会慢慢交代。以贾心艾的视角来回忆高中时期,在倒叙中插入闪回这一点的情节是必不可少的,属于整个故事发生的伏笔,所有事情的发生都与高中时期贾心艾看到付有打付俊这个情节有关,该倒叙段落是情节的补叙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交代人物关系和贾心艾当时的人物心理和情感。白浩和贾心艾在审讯室里的状态是不同的,白浩是绝望、懊恼,而贾心艾则是要表现出淡定、云淡风轻,只有在提到付俊的时候她的表情才会有变化。在宾馆,项链需要首次特别强调的出现,画面中特写的物体必须是特别重要的,项链作为贯穿始终起决定性的道具,必须反复的强调,让观众对这个项链有一定的印象,最后在知道故事真相的时候才能恍然大悟,所以项链一定要反复的特写。从贾心艾审讯室转回宾馆,贾心艾继续的诱惑白浩,让他帮着完成,最后可以得到她和五百万,在这个大的诱惑面前,白浩当时的心里活动如何表现,只能转回白浩审讯室,在警察的审问中从他的嘴里清楚的说出来,这里的心里活动正是说明他当时的决定是一时的冲动,再转宾馆,他询问贾心艾的计划,计划的内容在这里消音。宾馆的这场戏转场较多,在宾馆、贾心艾审讯室和白浩审讯室之间来回的转,剧本中的心理活动呈现到电影画面上就是他们在被审讯的时候交代的话。每一场戏之间的关联都是由审讯室开始,杀人的是贾心艾,这里是贾心艾的视角,贾心艾去医院找白浩取药紧接着是回到付有家里给他下药并让他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