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冷战起源中的作用(2)

(二)美国在西亚地区势力的扩张 西亚不仅是石油盛产的地区,而且还是联系欧亚非三洲的纽带。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实行它的扩张政策,依靠自身强


(二)美国在西亚地区势力的扩张

西亚不仅是石油盛产的地区,而且还是联系欧亚非三洲的纽带。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为了实行它的扩张政策,依靠自身强大额经济军事实力,开始对英法在西亚的势力进行排挤,以更好的掠夺西亚的石油。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和第四点计划,所谓第四点计划即杜鲁门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所提出的对外扩张的四点主要原则,其中第四点计划就是针对不发达地区要给予他们经技术上的援助,但是实质上是想通过经济上的渗透的方式来实现从政治上控制西亚的目的,到了一九五一年底同美国达成第四点计划的不发达国家达到了三十三个,美国的这些行为都是为了更好的掠夺。为了加紧控制西亚石油产区和压制阿拉伯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美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于是利用犹太人的复国主义思想积极推动自己西亚扩张策略。

(三)美国势力在欧洲的扩张

在欧洲方面,美国最为担心的地区是苏联占据主导权的东欧。东北亚在苏联的东面,东欧在苏联的西面,控制住这两个主要地区就等于对苏联进行了包夹。对于东欧的控制最先要提到的是英国与美国之间形成的特殊关系。英国虽然在二战之后实力被削弱,但是它在欧洲的影响力仍然存在,英国曾与苏联达成“百分比协定”。此协定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英国享有南斯拉夫与匈牙利的百分之五十的影响,在保加利亚享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影响,在罗马尼亚则是百分之十。为了稳固自己在这些地方的权益,英国决定与美国结为同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丘吉尔在罗斯福在任期间便不断的拉拢美国挑拨美苏之间的关系。在他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封电报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希望美国和英国“毅然决然的应战”,并且在四月十一日的电报中他还忍不住的提醒罗斯福要注意上封电报的内容,以此“激励罗斯福保持坚定”。在之后的罗斯福追悼会上丘吉尔说过这么一段话:“我与今天我们对他的工作和声誉进行哀悼的这位伟人之间的友谊在这次大战里成熟了。我们之间前后共发过一千七百多封电报,有许多电文很长,大多数是处理那些在其他阶段上得不到正式解决必须由政府首脑一级来讨论的比较困难的问题。除了通信之外,我们还见过九次面,一次在阿根廷,三次在华盛顿,在卡萨布兰卡和德黑兰各有一次,两次在魁北克,最后一次在雅尔塔,这期间总计有一百二十天的时间,很大一部分是与他一起在白宫度过的,其余的时间是在海德公园的他家中和他称之为香格里拉的蓝山城的别墅。”[2]英国的影响是大的就是因为他从不坚持发挥巨大影响,“英美的特殊关系说明了无形的东西的价值”。[3]在杜鲁门上任之后丘吉尔仍然保持着同样的态度对待他,并于一九四六年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在美国的密苏里富尔顿发表了铁幕演说,这也为冷战拉开了序幕。苏联认为是美国人借着这次演说的机会向苏联发布“冷战”宣言。东欧从整个历史上看来它是比较偏向于西方国家的,再加上当时西方的国家忙于战事,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干涉东欧事务,所以苏联便有了这个机会,至于苏联为什么要涉足东欧呢?那是由于一方面斯大林想要在自己的西面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大前方。但是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并未放弃对这一地区的想法。在二战的尾声阶段,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这三个国家的政府就与美国和英国有过实质性的接触,他们希望能够组成一个附庸美国的政府,而且为了让东欧成为对付苏联的一个缓冲带,他们还希望建立一个联邦政府,不能眼看着东欧近亿人口的地界纳入苏联的势力范围,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对东欧的控制也愈发的强烈。在一九四五年的雅尔塔会议以及同年七月的波茨坦会议和九月在伦敦举行的关于战后和约的伦敦外长会议上,英美两国和苏联从始至终都把东欧的政府组成及其国家性质作为争论的焦点,并不断施加压力以迫使苏联放开东欧的势力范围,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也继续奉行这种政策相比起前任可以说是更为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