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赋的赋史学价值(2)

(二)赋的叙事性质对小说化特性的影响 在唐代辞赋创作的基础上出现了律赋、唐传奇等新的文学体式,在表达手法上,辞赋创作在原有的描写和抒情之


(二)赋的叙事性质对小说化特性的影响

在唐代辞赋创作的基础上出现了律赋、唐传奇等新的文学体式,在表达手法上,辞赋创作在原有的描写和抒情之外,借鉴小说的叙述技巧,又有了成熟的叙述手段,而原本相对滞后的形象刻画与环境描写也得到了重视,这些都对辞赋创作的重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程毅中先生在论述敦煌写卷中《祭驴文》时,摘抄了其中一段,并说道:“这己经是唐人律赋的格局。唐人律赋中有不少叙事性的作品,有些应试的律赋,往往也采用一些对话的手法近似小说,又为后世八股文的模拟风气开辟了道路。”[1]他注意到了有些唐代律赋近似小说的叙事性质,可惜他并没有进一步阐发。

二、唐赋的修辞研究

赋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古老的文体,修辞融入于赋叙事之中,以修辞突出重点,唐赋作家往往采用修辞方式来叙事故事情节,丰富文章内涵,达到一定的叙事效果,从而在赋的修辞与叙事之间建起了一座紧密联系的桥梁,从而对赋体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从语言学的角度考察赋的文体特性和史学价值,那么,赋就是一种典型的修辞艺术。各种修辞格贯穿于赋创作的全部对后世文学的创作奠定了基础,赋体文学中修辞的史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与叙事的密切联系。从而以修辞突出文章重点,叙事与修辞相结合开辟文学史新篇章,以修辞的方式“寄情于文”奠定史学价值,影响后世文学。

(一)唐赋比喻修辞研究

比喻手法是唐赋写作的重要修辞手法之一,对唐代赋体文学的发展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想象。将比喻与赋体文学叙事结合且融入其中,可以增强文章审美与升华叙事韵味,唐代赋学对比喻修辞的使用可以影响后世诗词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叙事明显的唐律赋作品中,经常使用比喻手法突出文章重点、体现作者态度的评价,这样的比喻叙事,实际上是对叙事的一种简单的概括和浓缩,将人物和故事隐含在比喻叙事当中,并且不断融入新的意蕴,是当是赋学创作的一大特点,富有艺术感染力,能够使律赋在规定的语句形式中丰富多层次内涵,从而达到一种含蓄委婉的叙事效果。以事入赋,丰富了赋体文学作品的表现方式与文本内涵。例如: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2]用比喻形象地描写了“长桥”、“复道”的姿态,而且增加了阿房宫的神秘氛围。

(二)唐赋典故修辞研究

典故手法的使用,是赋体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悠久而又深远的影响,以典入诗,是古代诗作最为常见的表现的手法,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内涵,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还有可能得到更深层的感悟,典故通过简短的文字来描述历史或故事,简单明了的突出重点,赋体文学用典是借助古代历史中的事件或人物故事和当下进行对比,以文学返照现实,描写当下。历史题材的赋作中的典故自然是用更古老的历史故事加强衬托着重描述,增强文章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