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曹禺话剧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 除了对曹禺话剧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外,还有必要探讨一下曹禺话剧人物的塑造。这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方面。曹
二、曹禺话剧塑造人物的艺术特征
除了对曹禺话剧艺术特色的分析以外,还有必要探讨一下曹禺话剧人物的塑造。这也是他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方面。曹禺话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和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都已进入现代文学最著名的人物谱中,因此曹禺的话剧被人称之为“性格戏剧”。之后我们就以《雷雨》中最有戏又最有争议的两个人物为例,着重探讨一下周朴园与蘩漪的人物性格以及曹禺是如何根据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来塑造人物性格与形象的。首先,对于周朴园的争议主要是围绕着他对侍萍的感情问题展开的。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评论界都肯定了他的感情是真实的。他对侍萍的念念不忘,就是他感情的真实体现。周朴园对侍萍有很多的歉意,也想对侍萍有一种感情的补偿,与此同时也是由于他人生路上的不如意吧!周朴园在年轻时也曾追求新的思想潮流,在他的身上也能体现出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可见当时他也受新思潮的影响甚深。根据《雷雨》的故事情节,周朴园与封建思想相抗衡,曾与侍萍同居生活在一起大约三年的时间,他们一起孕育了两个儿子,他的行为在封建的大家庭里无疑是离经叛道的。[3]周朴园原本可以新时期的人,但是最后没有跨出关键性的一步,抛弃侍萍回到了封建的大家庭中,与封建势力达成了一致。事情的演变离不开周朴园的性格以及品质方面的原因。以剧本的情节为线索往下推理,也许周朴园为了他们的爱情挣扎过、努力过,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太强大,最终他选择了放弃,牺牲了他们的爱情,抛弃了侍萍。话剧中侍萍向周朴园诉说着当年被迫离开周家的情景,历历在目,从她的话语中可以体现出背叛侍萍的主要责任不在于周朴园,而是在于代表着封建势力的母亲。自从周朴园离开侍萍之后,他的生活黯淡无光,对于生活的向往也一蹶不振。不单单是这样,周朴园在其它方面对自己也很残酷,借着四风之口告诉了观众周朴园念经吃斋,而且一直讨厌女人。从这一系列的情节,足以表现出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从不放纵自己的情欲,只对侍萍念念不忘。他的后悔、歉意、内疚都通过一系列的细节都展现出来了。例如情景中,无论周朴园搬去哪里,他都会带上侍萍用过的家具,喜欢侍萍给他绣的衣服,每年都会为她过生日等等,这些都是周朴园爱的表现。但是有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周朴园在演戏,做给别人看的,是他伪善的体现。但他经常独自一人凝视侍萍的照片久而不语,而且三十多年来一直如此,如果不是真的感情,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像他一样坚持这么久吧!
周朴园的基本性格是专制,作为一家之长的他权威是绝对的。这种权威是不讲道理,哪怕在没有直接目的和利害关系的时候,仅仅只是为了证明自身的不可挑战性时,他也会有残忍的冲动和控制人的暴力行为。[4]剧本中周朴园逼着蘩漪马上将苦药喝下去,这就是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再谈谈蘩漪。在《雷雨》中被观众称为是“最炫目的一道闪电”并作为整个话剧中的灵魂人物,在话剧中也是个颇具评论价值的人物。很多人都认为蘩漪才是《雷雨》中的主人公,这未尝不是另一种新见解。蘩漪不仅是话剧中剧情的推进者和各种矛盾的制造者,还是整个剧作中的中心人物。蘩漪独特的性格特征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的敢爱敢恨、独断专行不计后果的个性给话剧增添了不少闪光点。无疑,蘩漪是曹禺最欣赏的人物。剧中蘩漪敢于冲破封建纲常伦理,她有自己的思想,敢于做决定去追属于自己的爱情,即便已经是封建婚姻的牺牲品,她也大胆追寻,不畏封建势力的压迫。蘩漪是一个惊艳而又厉害的女人,她对周萍的感情是违背纲常伦理的,蘩漪陷入对他的爱情里不得自拔,而周萍又不是真的爱她,使她原本就不安定的灵魂蠢蠢欲动。疯狂的情欲燃烧着她的内心,一直被压抑的生命力无法释放而更加的灼热,从而在剧作中引发了近乎疯狂的情感的爆发。蘩漪在面对她与周萍的感情方面,她可以不择手段的对待周萍与四凤,不顾及她的尊严,竟然下跪哀求周萍不要离开他,在爱而不得的时候她可以选择玉石俱焚,可见她的性格上也有自私、阴鸷的一面。在探讨一下蘩漪对于周公馆,虽然蘩漪的心理上有抗拒和排斥,但是却也存在事实上的依赖。对于周萍感情的执着以及过分的依附,显然表现出蘩漪个性的丧失。蘩漪与周朴园的婚姻就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她的悲剧也是由此开始的。蘩漪对于周朴园的怨恨使她想冲出周公馆这座死牢,到更广阔的空间去寻找她的自由以及幸福爱情。但是又由于她一直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离开之后,她没有能力能养活自己,因此她更舍不得这荣华富贵的太太生活。而周朴园想要建立的理想中的家庭,因蘩漪情绪的爆炸而崩溃了。假如,蘩漪跟周萍之间并没有这么一段爱恨交织,那么周公馆就不会上演一出如此激烈的家庭矛盾。蘩漪为了周萍可以不惜名誉,走向了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道路。蘩漪并不是新时代女性的代表,在她身上并没有展现出对于封建势力的反抗以及新思想个性的解放。相反,传统的封建思想对她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雷雨》中蘩漪性格与西方悲剧中的女性有很大区别,从侧面展现了民族悲剧美学的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