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剧本中也有战争场面的描写这也是该剧大的时代背景,正是战争的祸事才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有了中原王朝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矛盾,给
此外,在剧本中也有战争场面的描写这也是该剧大的时代背景,正是战争的祸事才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有了中原王朝和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融合与矛盾,给本故事的出现做了铺垫。电影剧本《长乐》中有关中原南下镇压异族的战争有两场,一场是由卫邑的父亲前去镇压,另一场则是在剧作的最后,卫邑前去镇压南下的异族。也对应了历史上卫青、霍去病北逐匈奴,第一次使中原获得短暂的安宁,第二次使匈奴彻底北徙。同时这也暗示了卫邑最后的成功,最终与长乐修得正果。
二、剧本主题
“剧作的主题有两种涵义,一种认为主题便是剧作者通过剧本中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塑造的艺术形象而传达出来的贯穿全剧的主题思想。而另一种则是悉德·菲尔德的理论,他认为:当我们谈论剧本的主题时,我们实际谈论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他说:电影剧本就像一个名词——指的是某一个人在某一个地方去干她的事情,这个人就是主人公。而干他的事情就是动作。当我们谈论电影剧本时,我们实际谈的是剧本中的动作和人物。动作就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人物就是遇到这件事的人。”[2]
该剧更偏向于第二种观点,以长乐公主为主人公,以长乐公主与身边的人发生的一系列矛盾、冲突为主线,牵扯出本剧的主题“情”。有父女、姐弟之间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亲情;有臣子对君上的忠心之情,卫邑对公主,法师对阿不都王子皆是如此,但在剧中花了最大篇幅进行描写铺垫的还是跨越了种族、阶层的爱情。灵姬爱慕皇上,跨越了种族,超越了生死,爱的纯粹;长乐和卫邑之间的感情有太多牵绊,无关私人,有父皇对她的期许,有卫家对卫邑的有意扶持,但最后他们化这些牵绊为动力,共同上阵杀敌,既表明自己的心意,又实现皇室和权臣的共助,强强联合。虽然笔者营造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加上一些妖怪、术士等的神幻色彩,但整体剧作并没有向政治的方面靠拢,只是为了表现在那个风雨飘零乱世中的真情。整个剧本中,除了感情上的这条明线,还有长乐公主前后心境变化的这样一条暗线。自幼生长于宫廷的长乐,心境早没有当初那样纯净,一路走来,有对权利的向往,亲情的不信任,爱情的疑惑,但终究被世间的真情所感悟,为真爱所掩埋。
三、剧本梗概
故事梗概是一部影视剧的核心浓缩,把影视剧缩小在短短的几百字,但是故事的全部内容又不能省略,要突显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束,要让观众明白该故事讲述的内容。电影剧本《长乐》的故事梗概讲述的是长乐公主生长于宫廷,自幼受到父亲的百般宠爱,有忠心耿耿早已暗生情愫的侍卫,有潇洒闲逸通古博今的商人朋友,每天的生活看上去无比的乐哉悠闲,直到灵姬的出现,打破了她努力营造的美境,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让她感觉到爱情的自私和亲情的沉重。后来父亲病重,作为皇室唯一继承人的她独揽大权,俯瞰百官,初尝权利的味道,不料北方早已虎视眈眈的蛮族来犯,往昔挚友忽变敌邦王子,并提出迎娶自己的要求,长乐愤怒离殿。后识明灵姬身份,放下戒备,护她周全,父女重归于好,随着挚爱卫邑出征,保河山安定。
四、剧本人物
人物塑造是一切叙事艺术的核心。“文学是人学,离开人就无所谓文学,尤其是话剧小说,这种文字艺术直接以文字语言来塑造人物为自己的剧作主题内容服务。”[3]真正的剧本关心的是人,剧作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而读者则通过对剧本的理解领悟人生经验和智慧,对自身产生极积正面的影响。以下是对电影剧本《长乐》主要人物的心理、行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