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老夫人形象研究(2)

老夫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是郑尚书的亲妹妹,从小受封建道德礼教束缚。所谓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如门当户对、三从四德等,已经在她的脑海中根深蒂


老夫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是郑尚书的亲妹妹,从小受封建道德礼教束缚。所谓的封建“正统思想”,比如门当户对、三从四德等,已经在她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嫁于前朝相国为妻后,她成了高门贵族的官太太,更要处处维护封建礼教,维护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这高贵的出身和地位成了套在她脖子上的一道沉重枷锁。老相国死后,崔家逐步走向衰落,但老妇人依然固守封建礼教,无论在治家还是教女方面都摆脱不了封建礼教的桎梏。

(一)治家严谨的一家之主

老夫人是治家严谨的,法本长老说:“夫人处事温俭,治家有方,是是非非,人莫敢犯”[1]。剧中红娘是个古灵精怪的丫鬟,她处处与老夫人“作对”,却对老夫人充满了敬重。红娘“恐老夫人怪迟了”,甚至不敢多逗留几分钟吃一杯茶。红娘除了自己忌惮老夫人,也常常用老夫人的威严“压制”别人。比如,张生想要从红娘的口中套出崔莺莺的行踪时,红娘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心思,并严声厉喝道“俺夫人治家严肃内无应门五尺之童”。剧中作为亲生女儿的崔莺莺对母亲的严厉更是知晓,剧中作为亲生女儿的崔莺莺对母亲的严厉更是知晓,张生偶遇莺莺,对她一见钟情,并对莺莺进行“骚扰”,崔莺莺很机智,她用母亲的严厉来恫吓张生,劝他离开。“若夫人文质,有何理说”“扯你到夫人那里去”,从崔莺莺的这些话中,可以看出老夫人的严厉非一般人能比。

老夫人在对待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婚姻爱情问题上,一直以一位封建家长的姿态进行阻挠,闹出了“三许三赖”的笑话。

第一次在寺庙烧香,遇到贼人孙飞虎。为了退敌,老夫人用女儿崔莺莺做筹码,激励在场的人想退敌之法。张生与白马将军巧妙配合,把孙飞虎一伙击退。老夫人却摆了一场宴席,说是为了让崔莺莺和张生结成兄妹。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女儿的婚姻大事上,老夫人拿出“婚姻大事,父母做主”的架子,无论是“许”还是“赖”,都没有问过崔莺莺的想法。

第二次,老夫人在经过红娘的劝说下,勉强答应了莺莺与张生的婚事,“婚姻之事似已成定局,老夫人方才稍稍松口,但她又以‘不招白衣女婿’为由要求张生进京应举,两位恋人再次被分开”[2]。老夫人的婚恋观的“门当户对”。在她看来,自己的女儿好歹是“相国之女”,即便是张生的人品相貌再好,但就“白衣”这个身份就配不上自己的女儿。有人评价老夫人的这种行为是变相的“赖婚”。笔者认为,老妇人这么做完全是封建思想作祟,为了给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女婿。但是从始至终她都没有征求崔莺莺的意见,也没有站在崔莺莺的角度去思考她自己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女婿。

第三次张生高中后回来迎娶崔莺莺。不料,郑恒在中间挑唆,告诉老夫人张生已经在京城娶妻。老夫人不想让堂堂“相国之女”成为别人的次妻,断然拒绝了张生的求婚。“老夫人推翻了之前把女儿婚姻作为‘悬赏’的承诺,拒绝了张生的求婚,让二人以兄妹相称”[3]。

(二)对女儿爱护有加的慈母

表面上看,老夫人自以为是,万事以封建礼教来衡量,不通情理。实际上老夫人严厉的行事手段背后却隐藏着一颗慈母之心,这一点很容易被人忽略。老夫人怕崔莺莺闷坏了身体,才让红娘陪她去佛殿烧香,按照封建礼教,闺中小姐是不能轻易抛头露边的,老夫人不合礼教的做法给二人制造了机会;面对贼人孙飞虎,老夫人权衡利弊,“下令法本,通告两廊僧俗,凡能退贼兵的就把莺莺许配给他”[4],危急时刻,为了女儿的性命,她可以暂时放下门第之见;许婚后,她不让崔莺莺与张生立即成婚,反而逼迫他进京赶考,这一方面是为了考验张生对莺莺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张生求得功名,给莺莺更好的生活;张生功成名就后,回来迎娶莺莺,老夫人不想让莺莺做次妻,断然拒绝了他,从这里可以看出,老夫人虽看重出身、地位,但这些远远没有女儿的幸福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