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中红娘形象研究(2)

(二)创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西厢记》中主要制造矛盾冲突的两方,一方是崔莺莺,张生和红娘,另一方则是老夫人。[4]红娘一直是处于两方矛盾冲突的


(二)创造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在《西厢记》中主要制造矛盾冲突的两方,一方是崔莺莺,张生和红娘,另一方则是老夫人。[4]红娘一直是处于两方矛盾冲突的核心,不论是老夫人悔婚,还是郑恒争婚,真正出面的都是红娘,真正将矛盾变得有戏剧性的也是红娘。红娘是老夫人派去服侍崔莺莺的,本身意义上应该是老夫人的人,然而她又首当其冲的为莺莺和张生出谋划策,红娘立场的转变使剧情更加跌宕起伏,冲突不断。其中以“拷红”一折最为经典,是这一矛盾的总爆发。[5]在与老夫人的对峙当中,红娘的巧言善辩,引经据典,步步紧逼,直接将老夫人逼得哑口无言,不得不向他们妥协,将剧情引向高潮,使观众拍案叫绝。在剧中红娘和老夫人的矛盾是最为尖锐的,不仅仅是人物立场的不同,更有身份地位上的悬殊差距,她们的对立本身就极其富有戏剧性。

(三)完善故事架构

红娘虽是崔张二人爱情的配角,却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剧情中:如在《借厢》一折中,张生诉情于红娘;而后红娘在《酬韵》一折中将张生的诉情告知于莺莺,这才开启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主线;之后红娘又陪着崔莺莺见证了老夫人许张生以退敌之酬[6];张生退敌后又是红娘亲去邀请他前往老夫人办设的酬谢宴;到了老夫人赖婚之时又积极为张生谋划辩解以扫清崔张二人爱情的障碍。到了戏剧第三本,虽然讲述的全是张生与崔莺莺的心思情绪,却均是由红娘主唱,借红娘之口表现崔张二人心事;《拷红》一折中,随着张生与崔莺莺的私情被老夫人发现,依旧是红娘机智应对,成功说服老夫人,替崔张二人揽下了灾祸;之后面对相府子弟郑桓,也是红娘与其周旋应变。正如剧中老夫人、郑桓、张生屡言:“这事都在红娘身上。”是红娘一人,串起了整个故事的脉络,控制着崔张二人爱情的发展。金圣叹先生曾做批语:“譬如文字,则双文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文字透入题目也。”[2]这番点评精确的指出了红娘在崔张二人爱情中的角色定位以及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西厢记》中几乎所有的角色都与红娘有着联系,而红娘作为一个结点,将张生、崔莺莺与其他剧中角色联结在同一张网上,故事的走向、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冲突、崔张爱情之路的障碍一目了然,整个故事架构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眼前,剧情清晰明了。

二、王实甫对红娘形象的再塑造

在王实甫《西厢记》之前,还有《莺莺传》与董解元《西厢记》两部流传于世的作品,但在对红娘形象的塑造上,《莺莺传》与“董西厢”并没有注重描写一个身在相府的配角人物,而“王西厢”却是不遗余力的刻画出了一个人物丰满、性格鲜明、举足轻重的角色。《莺莺传》只能称为一个故事而不能称之为戏剧,其中的红娘只是为了故事的发展而必须要有的一个“线人”,所以这个人可以是红娘,也可以是其他的某个人,红娘形象可有可无;在“董西厢”中,红娘形象开始取得突破,红娘为崔张二人奔走呼喊的形象得到确立,如红娘在老夫人赖婚后对张生的一席话:“莺莺稍习音律,酷好琴阮。今见先生囊琴一张,想必积有日矣。如果能之,莺莺就见之策,尽在此矣”,这是红娘作为崔张二人出谋划策的军师形象的雏形;在与郑桓的戏份中,红娘身为崔张二人爱情维护者的形象也立体起来:“生本名家,声动天下。论才则屡被巍科。论策则立摧凶丑,论智则坐邀大将论恩则活我全家。君子之道,尽于是矣。若因小过,侔结良姻,通男女之真情,蔽闺门之余丑,治家报恩,两尽美矣!”此时的红娘,开始被民间所注意,其形象也不同于最初的“线人”,成为《西厢记》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