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金与《寒夜》 巴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创作家。巴金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鲁迅称
(一)巴金与《寒夜》
巴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创作家。巴金创作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巴金创作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他以现实生活为出发点,说着发自内心的话,而且从来不违背自己的信念去歪曲生活。巴金说“创作文学最大的技巧就是说真话,不是靠说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来吸引读者,而是以一颗诚恳地心去打动读者。”[5]通过阅读巴金的作品可以体会到:不仅仅只是文字上的魅力,更有来自思想和精神的力量。巴金的创作是鲁迅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上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他的文学创作之路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而言,巴金的文学创作有着巨大的历史象征意义。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悲剧作品,《寒夜》动笔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寒冷的夜晚,它以体验寒夜的刺骨为起点,营建了独具特征的寒夜现象,最终形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寒夜”特征。作者在展现人性的真、善、美的同时,也揭露了在黑暗的社会以及残酷的制度压榨下人性的不足与丑态。作品一方面表现了巴金对残酷的社会体制的控告,另一方面通过描绘人们当时的生存状态来反观社会的人性。巴金在《寒夜》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个各具性情特色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曾树生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刻画吸引着众多读者。多年来曾树生的形象不断地引发人们对女性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
(二)《寒夜》的创作背景
“五四”时期,巴金将女性的生存发展、价值观念以及出路等女性问题运用于创作中,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女性形象,《寒夜》中的曾树生就是其中之一。
巴金在作品中体现出对中国女性命运的关注是有一定的缘由的,这与他的生活环境和他自身的学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巴金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思想相对严重的官僚地主家庭之中,人与人之间缺了最基本的信任和关爱,有的只是猜疑和诬陷。巴金从长辈的身上看不到的不是慈爱和温暖,而是自私专横、无耻凶狠。随着时代的发展,巴金更加看清了封建传统制度的残忍、腐朽麻木和走向终结的命运,看清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礼教的不合理。巴金从下层人民的身上看到的是“压迫、倾轧,灾祸、苦恼、眼泪”以及“一些充满生机的人遭受严重的身心摧残导致悲惨的结局。”[6]大嫂因生产而丧命、表姐婚姻的不幸、丫鬟们凄惨的命运等,让他痛彻心扉。因此,巴金对罪恶残忍的封建社会有切身体会,对女性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痛苦挣扎的悲惨命运有深刻地了解。
抗战后期,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再加上政局的混乱、奸商成风、贪污盛行、人民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寒夜》就是以这样的社会环境为背景,描写下层知识分子在求生道路上的苦痛挣扎。而曾树生思想的变化以及生活态度的改变,则体现了年轻一代的知识分子在黑暗的潮流中背弃自我,一步步走向深渊的命运。
二、从社会背景分析曾树生的形象
曾树生的双重矛盾性格特征决定了其形象的复杂性。因此,人们对曾树生形象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曾树生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新女性,在她的内心深处,传统的道德观念并未泯灭。”[7]还有人认为曾树生“是一个受到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在社会和生活的压迫下,丢失了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而且不自觉地走向毁灭深渊的小资产阶级女性”,“是一个努力适应这个黑暗社会的潮流的人”。[8]作者通过展现复杂的社会关系,展现了曾树生丰富而真实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念,她的形象是对“五四”新女性形象的继承与发展。下面主要通过生活环境、文化观念以及工作环境三个方面对曾树生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