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淑君等[12]人研究了黄铜―16Mn钢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电化学的分布行为。他们先是提出有许多因素能影响电偶的腐蚀行为,然后使用扫描微电极技术研
皇甫淑君等[12]人研究了黄铜―16Mn钢在氯化钠溶液中腐蚀电化学的分布行为。他们先是提出有许多因素能影响电偶的腐蚀行为,然后使用扫描微电极技术研究了溶液浓度对其影响。黄铜和16Mn钢组成的电偶对作为实验材料,不同浓度梯度的氯化钠溶液作为实验介质,用扫描微电极技术测定其极化曲线。其实验结果表明,当氯化钠溶液浓度从0到0.050mol/L时电偶电位和电偶电流随溶液浓度变化明显增大,之后基本稳定。而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梯度变化对黄铜和16Mn钢的极化电流影响不大。氯化钠溶液的浓度的变化还会影响电偶对的表面电位、电流分布以及腐蚀程度。
冯秋洁等[13]人对黄铜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为了让含铜宫内节育器能更好地为医学服务,所以实验介质为蒸馏水、生理盐水和模拟宫腔液,在这三种溶液中对黄铜的电化学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得到的极化曲线中看到,在蒸馏水和生理盐水中的极化曲线会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这可能是金属钝化的影响,这在模拟宫腔液中不明显。从三种介质的循环伏安曲线得知黄铜在这三种溶液中的腐蚀都有脱锌腐蚀出现。最后总结为黄铜在蒸馏水中腐蚀速度最慢,在生理盐水中最容易被腐蚀。
唐宁等[14]人研究出了一种耐腐蚀铝黄铜,并对其在氯化钠溶液中的腐蚀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这种材料的目的是提高黄铜的使用寿命以及保护环境,此材料与其他耐腐蚀黄铜不同之处是没有添加有剧毒的砷元素,所以此材料更加环保。他们对比了含砷铝黄铜和不含砷的稀土铝黄铜的静态腐蚀实验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的实验结果,发现在静态腐蚀实验中,稀土铝黄铜的耐腐蚀表现更好,所以稀土元素完全可以取代砷元素。在X射线衍射实验中发现两种黄铜的腐蚀产物都很复杂但大致相同。而且在扫描电镜下能观察到稀土铝黄铜的腐蚀产物能形成致密的膜以抑制下一步腐蚀。所以从多方面来说,不含砷的稀土铝黄铜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这对黄铜的使用寿命的提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刘增才等[15]人将黄铜长期放在海水里任其腐蚀,然后对实验样品进行分析,并且研究了如何抑制黄铜脱锌。实验方法较为简单,就是将特定大小的一组黄铜片放入大海中,一定时间后将其取回进行各种分析。分析方法主要是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进行表征,以及用X射线能谱对黄铜表面的附着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的黄铜片在海水中的腐蚀情况不一样,加砷的黄铜的腐蚀是从局部到整体,加入了Sn元素的黄铜能在表面形成致密的膜,耐蚀性较好。所以要是想制造用于海水中的黄铜器件,可以使用加入了Sn元素的黄铜,使用寿命更长。
彭景等[16]人也对黄铜的腐蚀做了相关研究。他们的实验对象是HS221黄铜,这也是一种常见的材料,所以找到延缓这种黄铜腐蚀的方法能让其更长久使用。他们使用了多种电化学方法对其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溶解过程中黄铜表面会形成钝化膜,改变氯化钠溶液的pH值之后,钝化膜的形成受到阻挠,溶解更快。在特定浓度的中性氯化钠溶液中此黄铜不易被溶解。
汪学文[17]对黄铜的钝化工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更安全环保的工艺,这种工艺的流程与传统钝化一样,只是改变了酸洗和脱膜的工艺条件以及酸洗液和脱膜液的成分,添加乙醇和钨酸钠的物质来替代被禁止使用的铬酸盐,最终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了最佳配方及最佳工艺条件,为黄铜的钝化处理做出了较大贡献。
赵作福等[18]人研究了黄铜的耐磨耐蚀性。实验样品也不是普通黄铜,是加入了少量硅的硅黄铜,硅黄铜也经过了一定的加热处理。他们使用了电脉冲技术处理了硅黄铜,然后对试样表面的形貌进行表征。实验发现电脉冲处理能时腐蚀表面的痕迹变浅且致密,所以此处理方法能提高硅黄铜的耐蚀耐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