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走向国际金融舞台的客观要求,利率市场化还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产物.中国要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
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是我国走向国际金融舞台的客观要求,利率市场化还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产物.中国要融入国际金融市场,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必须符合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等的国际标准,银行和保险领域对外进一步开放,这将使人民币利率调整受到国际货币政策的影响,利率变动与国际市场利率变动的联系更为紧密,因此,我国必须尽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利率的形成机制.
1.1.2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
人民银行在推进市场化时,采取逐步放开利率管制的方法.到目前为止,中国已开放对大部分领域的利率管制,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利率水平.货币市场方面,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银行间同业存款利率都已经了实现市场化;债券利率方面,除企业债券的利率仍在政府控制下,其他债券利率均实现了市场化;外币存贷款方面,小额外币存款仍受到控制,但外币贷款已经取得了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存贷款及银行贴现利率方面,目前人民币存贷款的管理方法是“贷款下限管理,存款上限管理”,银行贴现利率由政府控制[17];股市方面,新股发行市场依然有一定的管制,但股票交易已实现了市场化;信托和理财市场方面,信托和理财产品均完成了市场化.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获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国内的债券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贴现利率基本上都实现了利率市场化,除此之外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外币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实现,仅剩下能够影响银行净息差水平的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还受一定的政府管制,因此,存贷款利率彻底市场化是未来利率市场化的核心.中国现今已初步具有进一步改革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首先,在过去几年中,中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利率风险管理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高.中国的商业银行经过股份制变革和海内外上市,已经不再是完全的软约束,并且初步具备了硬约束的条件.贷款利率浮动,能够按照不同客户的特点对贷款进行相对应的定价.债券买进与卖出,也可以完全根据市场条件进行,同时具备了市场风险的特殊评级.理财产品的定价也会从本身特点出发.因此,中国金融机构具备了一定条件来管理利率风险正是因为这些市场化的发展.
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的基准利率体制初步成型,并且上海同业拆借银行发布的Shibor基准利率逐渐成熟,已经成为提高金融交易的基准.
然后,央行已经能够自觉引导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利率水平,通过公开市场运作的方式.
最后,加入研究一下中国整个利率体系,尤其是短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和其他期限利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利率和整个市场利率体系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现银行间市场具有代表性质的短期利率对整个市场利率体系、其他期限利率和物价水平的影响已经构成,即这些利率的变动对中国物价水平造成了较稳定的影响.这将是央行把利率调控目标从现在的存贷款利率转向银行间市场的某个利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