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痣悬茧蜂触角中嗅觉相关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6)

幼虫:头部呈黑褐色、土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有小白点。 老熟幼虫:体长约为40-50mm,呈黑褐色或暗褐色。 蛹:长约20mm,呈长卵形,红褐色至黑褐


幼虫:头部呈黑褐色、土黄色到黑绿色都有,体表散有小白点。

老熟幼虫:体长约为40-50mm,呈黑褐色或暗褐色。

蛹:长约20mm,呈长卵形,红褐色至黑褐色,尾部有一对短刺。

成虫:体形中等略微偏小(体长15-20mm,翅展35-45mm),呈暗褐色,前翅呈灰褐色,花纹较多,内外横线呈白色、波浪状,中间有清楚的白色的斜阔带纹[47](图1-3)。

图1-3 斜纹夜蛾的发育史

Fig1-3  Life history of Prodenia litura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目前,关于斑痣悬茧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寄主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等方面[48],关于该寄生蜂的嗅觉行为机理鲜有涉及,触角的味觉受体、羧酸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研究几乎属于空白,但是由于这些嗅觉相关蛋白在其取食、产卵和交配等行为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助于从根本上揭示斑痣悬茧蜂嗅觉行为的机制,既可以为斑痣悬茧蜂GRs、CXEs和GSTs基因自身功能的研究提供分子基础,也可以为其他鳞翅目农业害虫的相关基因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也可以为这些农业害虫的抗药性基因的治理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适应了农业持续发展和鳞翅目害虫可持续控制的要求。因此,在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1.4.2 主要内容

本研究以斑痣悬茧蜂为实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研究了触角特异性表达的味觉受体基因(GRs)在正常饲养的斑痣悬茧蜂的触角、足和腹部这三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羧酸酯酶(CXE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在正常饲养的斑痣悬茧蜂的触角、足、腹部、胸部和产卵器这五个组织的相对表达量。实验主要内容如下:

(1)斑痣悬茧蜂触角cDNA文库构建及转录组测序;

(2)斑痣悬茧蜂触角味觉基因(GRs)、羧酸酯酶(CXE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斑痣悬茧蜂触角味觉基因(GRs)、羧酸酯酶(CXE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鉴定及功能注释;

(4)基于qRT-PCR的斑痣悬茧蜂触角味觉基因(GR)、羧酸酯酶(CXEs)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组织表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