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的铅胁迫对小麦幼苗的生理生化变化的影响(2)

1.3材料培养与处理 取若干优质消过毒的小麦种子经流水冲洗至无异味,用自来水浸种24h,然后在22oC萌发培养箱中进行催芽24h。挑选萌发一致的小麦种子均


1.3材料培养与处理

取若干优质消过毒的小麦种子经流水冲洗至无异味,用自来水浸种24h,然后在22oC萌发培养箱中进行催芽24h。挑选萌发一致的小麦种子均分为7组,每组3份,共21份,每份100粒小麦种子。在23oC室温下培养,定时通气,自然光照,及时补充水分;待小麦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用配置好的含不同浓度的硝酸铅的Hoagland营养液进行如下胁迫处理:

CK:为对照,用0 mg/L的胁迫溶液处理;T1: 5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 T2: 10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T3:15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T4:20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T5:25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T6:300mg/L的硝酸铅胁迫溶液处理。处理第7d采样进行相关指标的测定。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1.4.1小麦幼苗根长和苗高的测定

平均采取不同胁迫处理的小麦幼苗样本,注意植株完整性,小心分离;然后用直尺直接测量其主根的根长和苗高,并记录实验数据。

1.4.2抗氧化代谢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紫外吸收法[3]。称取新鲜的小麦幼苗叶片2.5g放于研钵里,加入预冷的pH为7.8的磷酸缓冲溶液(其中含有约1%聚乙烯吡咯烷酮)2-3mL和少量石英砂并研磨为匀浆,将匀浆转入25mL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溶液冲刷数次归并定容。均匀混合后置于4oC冰箱中10min,取上清液在4000r/min的离心机中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粗酶液。取10mL试管若干支,各加入不同处理的酶液0.2mL,缓冲溶液1.5mL,蒸馏水1mL,在水浴锅中25oC预热后添加0.3mL 的0.1mol/LH2O2  ,每加一管立刻记时,快速倒入比色皿中在240nm处测定吸光值,测4min每隔1min读一次。以每分钟内A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力单元计算CAT活性。

1.4.3丙二醛(MDA)的测定

   丙二醛(MDA)的测定:硫代巴比妥酸(TBA)比色法测定[4]。称取小麦幼苗叶片0.3g,剪碎后研磨至匀浆,转入离心管中以4000r/min 离心 10min,取上清加入 TBA,沸水浴加热10min冷却至室温,再以3000r/min离心 15min,取上清液分别在 532nm,600nm 处测定吸光值。

1.4.4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脯氨酸的测定:酸性茚三酮法[5]。称取0.5g不同处理的新鲜小麦幼苗叶片,均匀剪碎后放入含有5mL的 3%的磺基水杨酸的研钵中研磨提取,将匀浆转入离心管中并在水浴锅中100oC保持10min,冷却至室温后以3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即为待测液。各取2mL上述上清液,再分别加入2mL磺基水杨酸、4mL酸性茚三酮和2mL冰醋酸,进行显色萃取,并在520nm处读取吸光值。利用脯氨酸标准曲线从中中查得浓度。脯氨酸含量为(ug/g)=(C*V)/W。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蒽酮法[6]。称取重量5g的新鲜小麦幼苗叶片,于研钵中研磨为匀浆后倒入烧杯中,用70oC热水冲刷研钵归并烧杯中,再加蒸馏水约40mL。将烧杯放在水浴锅中保持70~80oC 约30min加热;冷却后缓慢地加入饱和中性的醋酸铅来除去蛋白质,直至不再产生白色沉淀停止,再将此混合物连同残渣一起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充分摇荡均匀后,再用漏斗过滤入洁净三角烧瓶中,瓶中放有少量(约0.2-0.4g)的草酸钠粉末,目的是用来除去过量加入的醋酸铅,过滤后的透明滤液即为可溶性糖粗提取液。取1mL糖提取液,加入5mL蒽酮,混匀后立即煮沸1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在620nm处比色,在标准曲线上找出提取液糖浓度。

   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考马斯亮蓝法[7]。取新鲜小麦幼苗叶片样品0.5g,加入预冷的浓度为0.1mol/L pH为7.0的磷酸缓冲溶液5mL在冰浴中研磨成匀浆并冲洗,洗涤液收集于同一离心管中,用超速冷冻离心机在2-4oC 下以4000r/min离心10min,上清液为待测液。吸取可溶性蛋白质提取液0.1mL,放进具塞试管里,再加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5ml,充分摇匀(每个样品重复2次),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测定吸光度值,从蛋白质标准曲线上查得含量结果,计算(单位mg/g)样品中蛋白质含量=(C·VT)/(1000 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