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经常性损益概述 1.1 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 按照公司生产的交易活动,我们大体可以通过它发生的频繁程度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平常的产销活动
1 非经常性损益概述
1.1 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
按照公司生产的交易活动,我们大体可以通过它发生的频繁程度将其归为两类:一类是与公司平常的产销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会频繁的出现在公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是公司的主要核心活动,比如服务业方面的公司的各种劳务技术服务等,这种活动被我们叫做经常性项目;除此之外的另一类便是与企业平常的产销活动联系不够密切,不会频繁性的出现在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活动中,发生具有偶然和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在可预想的以后不会发生类似的活动,这种活动被叫做非经常性项目。经常性项目产生的损益一般称之为经常性损益,那么非经常性项目产生的损益则称之为非经常性损益。
经常性损益是企业在平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是企业的主要收益,也是评价企业的生产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企业的核心收益,也是企业不断的向前发展,提高与同行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对于投资这个企业的投资者而言,经常性损益可以帮助他们判断企业最近的生产活动是否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可以判断企业今后的发展前景和盈利水平;与此相对立的非经常性损益,由于其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使得企业难以依靠它来获取持续发展,投资者也无法通过它来对企业的信息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做出投资决定。因此,非经常性损益决不能成为企业支撑和发展的依靠。
1.2 非经常性损益包含的项目
中国证监会对非经常性损益的科目做的最新公示:
(1)处置非流动资产的损益,当中包括已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出部分;
(2)纳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贴,但是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且按照国家统一标准的额度或数量持续享受的政府补贴除外;
(3)未经正式批准的税收返还、减免或越权审批;
(4)企业获得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成本低于获得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产生的收益;
(5)计入当期损益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但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有经营资格的金融机构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除外;
(6)委托投资损益;
(7)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
(8)债务重组损益;
(9)因不可抗力因素,如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
(10)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交易产生的超过公允价值部分的损益;
(11)企业重组费用,如安置职工的支出、整合费用等;
(1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子公司期初至合并日的当期净损益;
(13)除同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有效套期保值业务外,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投资收益;
(14)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预计负债产生的损益;
(15)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应收款项减值准备转回;
(16)持有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7)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收益;
(18)受托经营取得的托管费收入;
(19)根据税收、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对当期损益进行一次性调整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20)除上述各项之外的其他营业外收支净额。
根据上面证监会的公示发现,公司生产经营无直接联系的相关领域是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发生的地方。例如,公司通过对其分部或子公司变卖会获取很多收益,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投资收益成为了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除此之外,非经常性损益和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也存在密切关系,比方说,大股东想要提高公司的生产经营业绩,会在最常见的关联交易活动中花心思,会通过使用比市场上公允价格高的价钱来购买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亦或是比市场公允价格低的的价钱提供给公司原料,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利润得到提升。因为这种方式得到的利润并不是公司通过正常的产销活动得到的,所以也被归类在非经常性损益的行列里。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判断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虑该项损益与生产经营活动的联系,该项损益的性质、金额和发生的频率大小也应该着重考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