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研究(2)

(二)选题意义 尽管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贫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减少贫困的效果等


(二)选题意义

尽管这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农村贫困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与此同时,农村金融的发展对于减少贫困的效果等方面的研究也并不完备,甚至对于如何准确测度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指标。本文通过各方面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归纳,找出了目前被大多数所能够接受的几种衡量方法,并通过自己的分析选取了其中相对合适的能够更好的作用于对减贫效果的研究的方法,以面板数据回归的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为本文实证的模型研究其对减少农村贫困现状的作用大小。最终根据研究结果丰富了农村金融减贫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以后减贫的方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论文创新与不足

由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农村金融发展和贫困之间并不只是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所处时期、所在地域的不同也会对其减贫效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并且,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于贫困发生率的减少是存在一定的门槛值的,在门槛值前后所表现出的影响程度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把握好当前的形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是减少贫困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对1994-2014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以全国为面板对不同时期各省农村金融发展的减贫效果做出实证分析,并将东中西部三个面板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在东西部的不同减贫效果表现在什么地方。

不足之处是,由于对于各省的农村存贷款余额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本文在实证部分借鉴傅鹏(2016)[9]的方式,以农村信用社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在结果上必然会存在着一定偏差。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贫困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从2007年至2014年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从61151亿元增长至如今的236002亿元,增长了174851亿元,增速为285.93%,7年平均增速40.85%。其中农村贷款余额从2007年的50384亿元,增长到了目前的194383亿元,增长额为143999亿元,增速为285.80%,7年平均增速为40.83%(见图一)。与此同时我国农村GDP总量也从2007年末的48893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02226.10亿元,增长速度为109.2%,年平均增长15.6%。以此可见我国农村金融正处在飞速的发展之中。

但是与此同时,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障碍。首先,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在各地区相差较大,从图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金融资产相关量明显呈现东部向西部递减的趋势,这表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是明显落后的,而东部地区的发展处在绝对的领先水平。另外,一些阻碍农村金融发展创新的因素仍然亟需解决,如:农村金融服务基础弱、网点、品种少覆盖面不足等问题依旧存在,部分农村地区融资难等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地方的农村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尚不健全,其金融秩序和监管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