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训练对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干预效果研究(2)

患有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在阅读上,表现出较慢的阅读速度和较低的阅读准确性。在书写上,有着镜像书写,字母顺序颠倒等特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这


患有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在阅读上,表现出较慢的阅读速度和较低的阅读准确性。在书写上,有着镜像书写,字母顺序颠倒等特异现象。研究结果表明这类阅读障碍不仅存在于拼音文字儿童身上也存在于汉语儿童身上,由于没有明显的神经和器质性损伤,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病因一直是研究者们探讨的焦点。

1.2 发展性阅读障碍成因研究

数十年来,研究者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寻找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成因。结果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患者存在语音意识缺陷、正字法意识缺陷、和视听加工缺陷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进而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模型,这些理论的主要争论就在于阅读障碍是否具有语言特异性[3],因此可以划分为语言加工缺陷理论和非语言加工缺陷理论两类。

1.2.1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语言加工缺陷理论

语言加工缺陷理论以语音缺陷理论为代表,包括语音意识缺陷、正字法意识缺陷等。该理论认为阅读障碍者在言语信息的加工和表征上存在认知加工障碍但其他的认知能力没有损伤[4]。语音缺损作为英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产生的认知基础,是目前最受认可的一种理论[5]。但是也有许多研究者发现阅读障碍的语音意识良好,而且就语音缺陷并不能全部解释阅读困难儿童表现出的一些特征 [6]。

1.2.2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非语言加工缺陷理论

非语言加工缺陷理论认为阅读障碍来源于非语言学层次的加工缺陷, 主要由更基本的感觉能力发展不完善或损伤造成的[7]。在非语言加工缺陷理论中,注意缺陷由于能够很好的解释发展性阅读障碍的种种特征,因此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有的研究者认为注意缺陷才是导致阅读障碍的原因[7]。由于发展性阅读障碍存在着异质性目前语言加工缺陷和注意缺陷两种理论取向有逐渐融合之势,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可能实际上是由于多种缺损所导致的[8]。

1.3 发展性阅读障碍注意缺陷理论

因为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视觉-言语(visual-verbal)加工过程[9],而最近一些研究表明阅读障碍儿童在注意方面存在缺陷[14],并且有研究者认为注意缺陷与语音问题之间存在原发和次生的关系[8],因此阅读障碍的注意缺陷研究成为新的焦点。在注意缺陷的研究中通常采用目标-线索范式或者这种范式的变型来进行。这些研究结果发现阅读障碍注意指向存在缺陷。

1.3.1 发展性阅读障碍注意指向异常

注意指向指的是注意有选择的分配到视野范围内特定的地方[10]。人的认知的资源是有限,因此注意的选择可以帮助人们过滤无关干扰对信息进行更有效的加工。研究者Posner将注意指向分为外源性注意(exogenous attention) 和内源性注意(endogenous attention)。研究发现发展性阅读障碍者的注意指向存在缺陷,具体表现在外源性注意定向受损和“左视野忽视” [11]。

1.3.2 发展性阅读障碍外源性定向注意缺陷

注意能够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转移,就是外源性地定向[12],对于普通人来说采用目标-线索范式进行研究。当线索可以预测目标的位置(有效线索)且线索和目标的间隔小于300ms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会加快(易化效应)。当线索有效可线索和目标的间隔大于400ms时,被试对目标的反应会减慢(注意的返回抑制)。

但是,在Brannan 和 Williams利用线索化范式对发展性阅读障碍者注意定向进行了研究,发现无论线索提示是否有效,当线索与目标时间间隔小于100ms时,障碍组判断目标出现在哪侧视野的正确率明显低于控制组,而当间隔增加至 150-170ms 时,障碍组与控制组的成绩差异就不显著了[13]。说明阅读障碍患者的注意转移速度可能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