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目前在校医学生人口总数超过400万人,作为预备的专业急救医生和潜在的“第一目击者”大军,对其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院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目前在校医学生人口总数超过400万人,作为预备的专业急救医生和潜在的“第一目击者”大军,对其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的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而后通过医学生对周围非医学群体的知识传播和行为促进,逐渐向社会推广“第一目击者”急救,必将对我国公众院前急救水平的提升产生重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虽然在本科教育中设置了急诊医学课程, 但课程中涉及院前急救知识的部分少而浅,且缺乏急救技能的专业培训。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国内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对包扎、止血、固定、运送的四大基础创伤急救技术及心肺复苏等知识技能的掌握率不到60%[9-11]。
本次研究以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学生为对象,通过对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施救意愿等的调查,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政策意见,以进一步扩大对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培训的广度和深度,本次研究结果还可进一步指导非医学院校的院前急救课程设置,提高我国大学生“第一目击者”急救的总体执行能力及意愿。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回顾法
检索查阅国内外文献,了解国内外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概况、院前急救教学模式、施救意愿的影响因素,为确立研究框架和制定调查问卷做准备。
2.2 问卷调查法
2.2.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以杭州师范大学为研究现场,向医学院临床、护理、口腔、健康管理专业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编制的问卷进行无记名调查。总样本量400份。
现况研究样本量计算:d=0.1×p,α=0.05,z=1.96≈2
n=400×q/p=395
q取值:采取《昆明医科大学本科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对策》 (2016)中医学生急救知识平均正确率,q=50.32%
2.2.2 调查内容
社会人口学基本情况(专业、年级、性别等);获得院前急救知识的途径;院前急救的知识掌握情况(基础急救知识、四大基础创伤处理、心肺复苏操作等);施救意愿及影响因素。
2.2.3 质量控制
借鉴发达国家和国内关于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的相关经验,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经导师及校外专家的审核,及预调查修改。
2.2.4 数据录入与分析
采用SPSS20.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的形式表示;急救知识自评及测评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列联系数表示;影响医学生急救知识技能自评及测评情况的因素采用卡方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影响施救意愿的因素采用卡方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医学生急救知识技能自评及测评情况分级方法,见表1。
本研究中分类变量赋值见表1。
表1 医学生院前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与施救意愿研究的主要变量及其赋值
变量 变量赋值
性别 1=男性;2=女性
年级 1=大一;2=大二;3=大三;4=大四/大五
专业 1=临床医学;2=护理学;3=口腔医学;4=药学;5=健康管理学
居住地 1=城市;2=农村
父母是否从事医学行业 1=否;2=是
家人是否有突发急症 1=不清楚;2=无;3=有
技能培训 1=无;2=有
实际操作演练 1=无;2=有
自评-急救掌握情况 1=E(一点也不知道);2=D(知道一点);3=C(一般);4=B(较全面);5=A(很全面)
测评-急救掌握情况 1=E(0-2分);2=D(3-4分);3=C(5-6分);4=B(7-8分);5=A(9-10分)
施救意愿-家人朋友 1=不愿意;2=愿意
施救意愿-陌生人 1=不愿意;2=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