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开展现状调查研究(2)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 幼儿园在丰富物质基础上开展区域活动,为孩子发现世界,以及相互间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区域开放的环境为孩子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

幼儿园在丰富物质基础上开展区域活动,为孩子发现世界,以及相互间的沟通提供了有利条件。活动区域开放的环境为孩子自主进行兴趣选择创造了条件,并且在心理上孩子不再有被否定的不安全感。丰富的环境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幼儿的欲望得到满足。如娃娃家区域活动中,幼儿自由商量游戏方式,自己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勇敢表露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自主性都得到培养。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沟通想法、交流合作的平台。随着年龄的增加,大班幼儿的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相对较强,所以很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教育,以矫正其自私的行为。然而在日常的幼儿园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也会对幼儿进行良好品质和文明行为方面的教育,但缺乏针对性,而区域活动的具体性和灵活性恰好可以方便老师开展针对性教育,补充了集体教育。

区域活动为大班幼儿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具体的任务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充分开拓幼儿的社会认识。区域活动在帮助幼儿影射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幼儿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需要思考,需要动手操作,需要顾及他人的感受,需要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其个人综合能力无形中得到了全面发展[2]。

二、 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的开展现状

本文观察了周口市S幼儿园的三个班级,分别为大一班、大二班和大三班。

(一)区域环境种类

表1 大班区域活动环境设置现状

图书区 娃娃家 美工区 建构区 自然角

百分比(%) 100 100 66.67 33.33 66.67

调查结果显示:周口市S幼儿园的三个大班有着不同的区域活动空间,其中大一班有美工区、娃娃家、图书区;大二班有美工区、娃娃家、图书区、自然角;大三班有建构区、娃娃家、图书区。调查数据是根据三个班的区域设置情况得出的,如三个班均设置有图书区和娃娃家,其比例为100%,有两个班设置了美工区和自然角,其比例为66.67%。由表1可得知,图书区和娃娃家所占的比例均为100%,美工区和自然角所占的比例均为66.67%,建构区所占的比例为33.33%。其问题主要体现在区域数量不足、各区域相互干扰、设置混乱、不具开放性、设置更新慢等方面。在环境布置上临墙区集中布置,大一班级的图书区和娃娃家位于教室墙侧面。美工区主要是为了进行区域分割的点缀作用,陈设一些简单的工艺品、幼儿图画作品等,区域功能性低。图书区的功能与自然角实际区别不大,也没有对具体的幼儿活动人数进行合理的限制,孩子常常蜂拥而至或人迹寥寥,区域功能无法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