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液位测量游戏的探究式教育研究(2)

随着我国政府从“有形的手”变为“无形的手”、从管理职能变为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应建立对应的服务型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随着我国政府从“有形的手”变为“无形的手”、从管理职能变为服务职能,服务型政府应建立对应的服务型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要求:发展素质培养基础教育。《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中要求:物理教育的目的是科学的探究,这也是其教育的主要工作方向[1]。在教育部门的大力宣传下,已初步在社会形成教育改革的良好风气;这种积极的社会舆论是推行探究式教育的有力基础。探究式教育逐步从被上学变为要上学、从被传授变为要探究的学习态度。

1.1  国外探究式教育现状

1.2  国内探究式教育现状

2  探究式教育的理论基础

正确把控探究式游戏教学体系,需要理清探究式教育的来源、演变及现状;深刻理解探究式教育的理论依据,解析探究式教育的指导政策、实施策略,提出政策的优化、策略的改进、实施的完善是引导探究式教育走的更快、更稳、更有效的必经之路。

2.1  探究式教育的界定

探究式,以探讨与研究的方式解决问题;学习者可将一些相对自身仍未解决的困惑,参照科学家研究事物的方法,针对问题自主分析、探讨,科学的形成知识建构。这种探究式教育与被动式教育相对;与脱离实际的理论传授向背;与教材为准的单一教学路线相反。探究式提倡对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思维及实践的培养。

科学式探究,专家学者通过大量理论、实践依据,得出对事物的阐释所用的方法。科学式探究同样是对求知者探索知识、发现科学的指导要求。求知者通过科学式探究,不一定同科学家一样探索出新事物发展规律,但可构建属于自己新的认知、完备自身知识库科学式探究可学习者。

探究式教育,在教育者辅助让学习者采用科学式探究方法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方法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思考、假设、分析、实验、探讨等途径,以得到最终成果。这种探究式教育方法可提高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科学探索的良好态度。以老师为引导者、教学资源为基础,通过发现问题、自主分析、科学探究等方式实现其学习目标。

2.2  建构主义理论

知识的掌握不是被动地添加,而是认知主体的主动建构[3]。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美哲学家布卢纳、瑞士心理学家皮娅杰提出的教育体系中曾阐述了构建主义思想。经过半个世纪的探讨和验证,证明了其理论的科学性和重要性。

在认知方面,构建主义提倡知识不一定是真实现象的精确反映;其只可作为现象的解释依据,但不成为最终成果。知识存在适用范围,随着环境的改变,已有知识有可能出现解释不了新的现象;知识无法以具体的实物状态出现,依赖于探索的过程。用文字记录知识是非常伟大的行为,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段文字都会有不同的解释。只有通过认知,主动对知识消化、加工,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知识库,才能真正理解其深刻含义。

在学习方面,构建主义提倡主动探索,而非被动传授。另一方面,提倡老师并非不变的传授者,学生并非不变的学习者;他人无法替代但可帮助学习者建构知识体系。对知识的接收消化过程是对知识的剖析再加工过程,多次重复构建完整的知识库。由此可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提倡学生的自主发现、分析、探究、解决问题能力,老师可扮演理论援助角色。应提倡学生应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对接、比对、优化;而非复制、存储、堆积。

如何在探究式教育中取得好的成果,需要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在教学环节提前预设多重知识难题、陷进及多样的解决方案。优秀的引导者应该巧妙的创建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探究式教育并非是让教育者代替以往教学办法,而是引导学习者适应自主探索的良好习惯;课堂气氛的融洽、放松,师生可自由发挥、主动共享、相互交流、提升自我;如果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才会充分发挥探究式教学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