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丙烯精制塔的工艺计算 2.1 原始数据 设计给定的原始数据见表1 表1原始数据 物料名称进料组成(质量分数%)塔顶组成(质量分数%)塔釜组成(质量分数
2 丙烯精制塔的工艺计算
2.1 原始数据
设计给定的原始数据见表1
表1原始数据
物料名称 进料组成(质量分数%) 塔顶组成(质量分数%) 塔釜组成(质量分数%)
丙烯 0.85 0.99 <0.15
其他 0.15 0.01
设计操作压力的设定值 P=1.84MPa(兆帕)
设计年产丙烯的数量为十万吨丙烯
2.2 物料衡算
2.2.1 关键组分的计算
按照多(二元)组分精馏确定精制塔工艺中的关键组分;混合组分中挥发度相对较高的丙烯作为轻关键组分在塔顶蒸出;混合组分中挥发度相对较低的丙烷作为重关键组分在塔釜分出。
2.2.2 计算塔顶小时产量
计算该精制塔工艺中每小时塔顶产量,每年的操作时间为330天(30天维护,5天机动),计算时间得到t=330*24=7920小时,产量为 /7920=12626.2627千克每小时
2.2.3 计算塔釜混合组分的组成
本次设计中设计丙烯在塔顶,丙烷在塔釜。
以每小时一百千克的进料流量为参照并作为基准,进行物料衡算,见下表2
表2物料衡算
进料组成/(kg/h) 塔顶组成/(kg/h) 塔釜组成/(kg/h)
丙烯 85 0.99D 0.15W
其他 15 0.01D 15-0.01D
共计 100 D0 15-0.01D+0.15W
由进料量等于塔顶量加塔釜量,按照式2.1
(F=D+W) (2.1)
D+W=100
0.99D+0.15W=85
解得 D=83.3333kg/h
W=16.6667kg/h
原式中 F为原料液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D为馏出液(即塔顶组分)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W为塔釜残液(即塔底组分)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进料,塔顶产品,塔釜残液的摩尔组成见表2.1
表2.1进料,塔顶产品,塔釜残液的摩尔组成
进料 塔顶产品 塔釜
丙烯 0.8559 0.9905 0.1560
丙烷 0.1441 0.0095 0.8440
共计 1 1 1
表3各气体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由公式(2.2)
联立方程组得
解得 F=15054.4595千克每小时
W=2428.1968千克每小时
丙烷:
丙烯:
原式中 F为原料液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kg/h
D为馏出液(即塔顶组分)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kg/h
W为塔釜残液(即塔底组分)在精制塔工艺中的流量,kg/h
-原料液中组分的摩尔分数
-馏出液(塔顶)中组分的摩尔分数
-釜残液(塔底)中组分的摩尔分数
2.2.4 质量分数与摩尔分数的转换
将质量分数换算为摩尔分数
按照公式(2.3)计算:
(2.3)
式中 -液相中A组分的摩尔分数
-A、B、C组分的摩尔分数,kg/mkol(千克每千摩尔)
-液相中A、B、C组分的质量分数
各气体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表,见下表3
表3各气体组分相对分子质量表
组分
项目 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
丙烯
42.08
丙烷
44.09
以丙烯为例计算丙烯进料组成:
其他数据同理得下表4
表4各组分的摩尔分数
组分
组分所处位置 进料 塔顶产品 塔釜液
丙烯 0.8559 0.9905 0.156
丙烷 0.1441 0.0095 0.844
共计 1 1 1
2.2.5 计算各组分进料量和塔底产品组分的量 F=W+D
F·XF=D·XD+W·XW
因为 D=15054.459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