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紫外线吸收较好的材料分别是30-40nm的TiO2粒子的树脂膜和Fe2O3纳米微粒的聚固醇树脂膜。30-40nm的TiO2粒子的树脂膜对400nm以下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对紫外线吸收较好的材料分别是30-40nm的TiO2粒子的树脂膜和Fe2O3纳米微粒的聚固醇树脂膜。30-40nm的TiO2粒子的树脂膜对400nm以下的紫外线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而Fe2O3纳米微粒的聚固醇树脂膜对600nm以下的光有良好的吸收能力,所以这种材料可以被用作紫外线过滤器。
对人体有伤害的紫外线主要是在300-400nm波段,如果在我们日常用的防晒霜和化妆品中添加像纳米TiO2,纳米SiO2,纳米Al2O3和纳米ZnO3等对此波段的紫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的材料的话可以有效的预防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
1.2.2.3纳米材料在医学上的应用
根据相关的医学生物报告表明,当纳米粒子小于一定尺寸能够进入人体细胞时,就会伤害细胞,妨碍了细胞的正常生长。但当纳米粒子比前面的粒子大一点或形成聚结物时难以进入细胞内,就会促进细胞的生长。如果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纳米粒子在医学生物上有着很大的使用价值,就可以促进伤口的愈合能力,减轻人们遭受到的痛苦。
在当今的医学中药品质量和性能,跟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要对各类药品加强监管,对药品质量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和控制,以确保人们用药安全。所以要引进先进的分析方法是有必要的。而那些传统的药物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医学要求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出现很多有着优良性能的纳米粒子,用它们去测定某些药物的灵敏度较别的试剂测定同一药物的灵敏度要高好几倍。这些特性为纳米微粒在医学生物中的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纳米粒子在药物分析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发展,学者根据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的原理,研究出了抗菌消毒性能较好的纳米敷料。所以,各种纳米人造皮肤及材料也在烧伤创面上开始获得了较好的应用。
1.2.2.4纳米材料在含能材料领域的应用
纳米含能材料是一类同时具备纳米材料和含能材料特性的材料,其定义的粒径大小一般在100nm以下。首先,作为含能材料它具有一定的能量,同时也具有纳米材料的一些性质。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可以降低炸药的感度,提高炸药的力学性能,提高炸药的燃烧转化率和能量释放速率。近年来,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在各种新型含能材料的研究中,关于含能材料的纳米技术倍受关注。目前在纳米含能材料中应用最多的纳米组分一般是纳米级的燃烧剂,包括纳米铝、镁等以及纳米级的催化剂,如Fe2O3等。但是目前没有得到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纳米粉体容易出现团聚问题,也就是与其他成分混合时很难均匀的分散开,所以很难发挥纳米粒子应有的表面能、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积大的优势。常规的设备工艺难以使其均匀混合。因此希望通过应用新的方法来合成含能材料。
1.3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研究现状
1.3.1纳米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
1.3.2国内外主要的研究成果
1.4纳米含能材料的表征技术
纳米复合含能材料在制备后,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其微观结构和组成,一般需要使用材料现代测试技术对其表征[22],常用的表征设备如下:
(1)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扫描电镜不同于常规光学显微镜,它利用电子束,通过不同的透镜聚焦,聚焦后形成电子探针并以光栅扫描的方式扫描样品,对反射的信号利用二次电子探测器接收,经过收集放大处理后可以直接看到样品的微观图像。其特点是:分辨率高,可分辨0.6nm的微观结构;放大倍数范围广,在20至100万倍连续可调;图像立体感强,可以直观地看到样品微观层次;试样制备简单,无需复杂的处理,对粉末和块状试样都可以表征。